《雾凇》优秀教案3篇《雾凇》优秀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雾凇》优秀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雾凇》优秀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公开课教案一、揭示课题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揭题。寒冷的冬天,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二、观看雾凇的投影片。观看投影片,自主谈感受。提出自身不懂的或想搞明白的问题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第1页共15页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三、初读课文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2、交流。3、自学课文。大地冰封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零下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4、检查自学效果。(1)生字词正音。(2)解释词语。(3)指导读长句。四、再读质疑五、指导写字1、自身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3、指导书写。自主交流,说明理由,调动参与的积极性。4、誊写生字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页共15页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和雾凇的奇异景象。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教具投影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一、导入新课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集中注意激发情感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练习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师板书第3页共15页奇观)齐说:奇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配乐感情朗读)三、精读第二自然段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随机出示投影片)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4、出示:“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谈谈你的体会。指名说(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三个叠词说明雾越来越浓第4页共15页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a.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与原句比较)指导朗读b.指导“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指导背诵。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四、讲读第三自然段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你也来赞美一下吧!朗读课文,观察插图,说说自身看到的或想到的景象(指名说)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