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吸引一年级学生后半堂课的注意力【摘要】一般来讲,孩子刚刚入学的时候,热情很高,上课时往往能集中注意,但是,过不了几天,他就坐不住了,外面的风吹草动.同学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他的注意,使他不能专心听讲。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具有的特点。注意力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伴随着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活动而生,又维持这些活动继续进行。【关键词】一年级后半堂课吸引注意力特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特点:注意力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伴随着感知、记忆、想像和思维等认识活动而生,又维持这些活动继续进行。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作用。低年级的小学生无意注意仍起很大作用,他们兴奋抑制的产生比较迅速,第二信号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容易受外界新鲜、突变和运动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容易分散注意力。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物体的数量。它主要取决于主体的知识经验,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少,他们的注意范围比成人小,尤其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其注意更具有狭隘性。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平均只限于3-4个客体,成人约为4-6个客体,另外,低年级小学生还不善于注意事物的内部联系,因而注意的范围受到限制。如一年级小学生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课文,注意的范围很小,到了高年级,就能把字和字连成句子阅读,并逐渐注意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注意范围扩大了。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较差,表现在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一般来说,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10-12岁儿童约25分,12岁以上约30分。低年级儿童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对象,注意就容易分散。另外,低年级小学自制力还比较差,容易离开老师所讲的内容,转移到偶然看或听到的事物上去,特别是容易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去。小学生注意的稳定与集中,与其年龄、兴趣、健康、情绪及对课业的理解程度有关。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低年级小学生注意转移性较差,由一种活动立即转移到另外一种活动上的能力欠佳,往往是一种活动进行了很长时间,注意还停留在先前的那种活动上。一般来讲,孩子刚刚入学的时候,热情很高,上课时往往能集中注意,但是,过不了几天,他就坐不住了,外面的风吹草动.同学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他的注意,使他不能专心听讲。从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水品上看,综合国内外发展心理学家的有关研究可以总结为这么一点:首先从注意力的集中性上来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是很差的。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至多也只有15分钟。而我们现在一节课的时间为40分钟,40分钟的时间都老老实实的坐在座位上认真的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大约在半节课后,他们的注意力便开始不稳定,爱做小动作,思想不由自主地“开小差”。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正处在发育当中,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好转。然而小学要求学生上课要坐40分钟,我们并不能被动地等待孩子的自我发育的完善,否则将影响学习效率几学习成绩。因此,后半堂课,当学生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开小差等行为后,教师势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思绪飘扬的孩子们拉回到课堂内容当中来。那么,教师该如何才能自然地提醒并且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吸引过来呢?在我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以下几种方法:一、动物朋友提醒法:先看一案例:上课开始,教师满面笑容地走进教师,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一只可爱的米老鼠。老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小伙伴,它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它就是人见人爱的“米老鼠”。学生兴奋地和米老鼠打招呼、交朋友。老师将米老鼠贴在黑板的右上角处。老师:今天开始,米老鼠高高地坐在黑板上,一眼就能看到所有的小朋友呢!你们的一举一动全在它的眼皮底下,待会儿如果谁不认真,米老鼠可是要毫不客气的提醒你哦!……大约过了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