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两大系统对生命现象的思考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对于细胞来说,各种生物膜的包裹,分区,动态变化,联系,是细胞有细胞之存在和如此外形、功能的重要原因。组成:各种生物膜在化学组成大致相同。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的糖类(细胞膜上的糖类一般与蛋白质结合,以糖蛋白的形式出现在细胞膜上,糖蛋白对细胞的生物识别功用意义非凡。也有一部分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组成。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这三种物质的含量是有差别的。并因差别而实现各自特异的功能。以磷脂、胆固醇等分子为单体与结构主体的膜系统拥有自组织,流动性的特性,这为膜蛋白的流动提供基础,不同的膜蛋白结合形式,又进一步形成膜的不对称性。功能:第一,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信息传递来说,生物膜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对外界刺激、信号的接收,传递有重要作用。有选择地感知外界刺激,调控而不破坏细胞内部生化反应,维持内部的稳定有序。被接受的信息以物质的形式在细胞内传递,受能量的推动,最终表达出一定的结果,响应于最初的信号。生物膜之于物质既是一种阻隔,又是一种选择,还是一种汇集。它使需要的物质进入,不需要的物质排出,使特定物质集中与胞内,并维持浓度。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如各种细胞器,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动态联系: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相连,内质网腔与内、外两层核膜之间的腔相通,外层核膜上附着有大量的核糖体。内质网与核膜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在有的细胞中,还可以看到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相连。有的细胞中,内质网膜与线粒体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活细胞中,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膜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内质网膜通过“出芽”的形式,形成具有膜的囊泡(具膜小泡),囊泡离开内质网,移动到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膜又可以突起,形成囊泡,囊泡离开高尔基体,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细胞膜也可以内陷形成囊泡,囊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中。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囊泡对细胞的胞吞和胞吐,物质运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生物膜系统以其特有的物质组成,形成独特的结构,而呈现一定的功能。生物膜,是环境中简单混杂的各种物质经亿万年的选择、适应而形成的生命体有别于非生命体共有的特征之一。简洁精巧,复杂统一,功能多样而完备。物质形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特定功能解决生存矛盾,维持生命行为,由此而延续长存。细胞骨架系统细胞骨架系统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结构。它们具有特定的组成、分布与动态。它们在细胞的形态支持、形态建成、细胞内结构的组织与定位、细胞运动、内吞与外吐、胞内运输、细胞分裂、信息传递,以及细胞转化、细胞癌变和其他病理过程中起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细胞骨架系统的成分包括微管、微丝、中间纤维,它们互相联系,又各自组成相对独立的网络系统。具体的说,细胞骨架与我们人类的骨架系统不同,它是一个处于高度动态变化的结构,会持续的随着细胞形态的变化进行重组、分解。细胞骨架还控制着细胞器在细胞内的位置,又为囊泡的运输提供定向的道路。微丝的直径较小,呈圆筒状,在细胞质内成束平行排列或疏散成网状。据研究,外界信号到达细胞膜上,引起细胞的快速反应之一是膜下微丝网络结构变化导致细胞形态学和底物粘附力的改变。微丝是信号传导中必经的环节和组成部分。微管在细胞质中平行排列成束或放射状排列,形成不同的微管性结构,如有丝分裂器、鞭毛和纤毛等,参与细胞形状的维持、细胞的分裂、细胞内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