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后出血的定义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的出血量超过500ml者为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成功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的关键。现将产后出血的诊断和处理分别叙述如下。1产后出血的诊断产后出血的诊断包括出血量的估计和病因的诊断两部分。1·1产后出血量的估计:分娩过程中由于阴道出血的同时伴随着宫腔内羊水的流出,往往很难判断出血和羊水的比例;另外,流出的血往往分布在手术巾、床单以及纱布上,因此出血量很难准确估计,有时估计的失血量为实际失血量的一半。正确测量产后出血量是防治产后出血的关键.1·1·1目测法:根据分娩过程中的失血量、铺巾上的血液浸润程度以及消耗纱布的量等估计出血量。目测法与估计者的经验有关,有很强的主观性。估计的出血量往往比实际出血量少.1·1·2容积法:用弯盘或产妇专用的接血容器收集阴道出血,并用量杯定期测量后统计出血量的方法。1·1·3面积法:按事先测量过的血液浸湿面积10cm×10cm为10ml,15cm×15cm为15ml.1·1·4称重法:将分娩后所用的敷料的重量减去分娩前所用的敷料重量为失血量,按血液比重1·05g换算为1ml。除了以上直接测量外,如果出血量较多,已经发生失血性休克,根据孕妇的生命体征可以判断失血量.通常妊娠期孕妇的血容量会较妊娠前增加30%~60%,如果产后出血量接近妊娠期增加的血容量,产妇仍可耐受而不发生明显的产后血容量下降。(1)如果收缩压≤80mmHg,脉压≤25mmHg或心率≥140次/min,表示血容量不足,失血量〉800ml.(2)根据产后血红蛋白下降的幅度也可以判断产后出血量。如果孕期的血红蛋白正常,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下降30%,表示失血量>1000ml.(3)如果孕妇的尿量<25ml/h,表示失血量〉2500ml。(4)如果有条件监测中心静脉压,补充液体和血液后,孕妇的中心静脉压不升高,表示血容量不足。根据补充的液体量也可推算出失血量.1·2病因诊断:产后出血多为胎盘剥离面的大量出血和/或软产道及邻近结构的损伤所致。宫缩乏力、不同程度的胎盘滞留,包括胎盘粘连及软产道裂伤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中宫缩乏力约占产后出血的50%,软产道裂伤占20%,胎盘因素占5%~10%,子宫内翻是极罕见的原因。近年来,Zelop等[1]认为胎盘粘连现已超过宫缩乏力成为导致严重产后出血而必须切除子宫的最常见原因。1·2·1宫缩乏力:宫缩乏力所致的出血多发生在胎盘娩出之后,表现为间歇性出血,可混有血块。触诊子宫柔软,轮廓不清,按摩子宫或注射宫缩剂后出血减少或停止。宫缩乏力常常发生在大量应用卤化物类麻醉剂、镇静剂;催产素引产或加用其他增强宫缩的药物等;巨大儿、多胎及羊水过多等引起的子宫过度扩张;多次宫腔操作史及多次妊娠分娩、疤痕子宫等造成的子宫肌层损伤;子宫先天异常;有急、慢性病史或体虚者;前置胎盘附着部位缩复不良及子宫胎盘卒中等.1·2·2软产道裂伤:妊娠时软产道血管丰富而充血,分娩时若发生软产道裂伤,失血量可以很大,特别是当裂伤累及阴道上部、宫颈及子宫时,止血往往较为困难。其原因多为急产、巨大儿、产科手术及会阴组织本身弹性差.包括会阴、阴道、肛提肌的损伤、宫颈裂伤及子宫下段裂伤.软产道裂伤多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出现阴道流血,呈持续性,检查可见明确裂伤并有活动性出血;外阴血肿:产后未见阴道大量流血,但可有严重的会阴疼痛及突然出现的张力大、有波动感的肿物,表面皮肤颜色有变;阴道下段血肿:症状与外阴血肿相似,上段血肿可有胀痛或排便感;阔韧带血肿:常为宫颈及阴道穹隆部的深撕裂,子宫侧壁的不全裂伤等,出血多时,血液可沿腹膜后间隙向上延伸到肾周围甚至膈下,由于该处组织疏松,疼痛症状常不明显,常在产妇出现贫血或休克时发现.1·2·3胎盘因素[2]:主要包括胎盘胎膜残留、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胎盘残留往往是在胎盘娩出后进行检查时发现的.小的胎盘残留很少引起急性产后出血,但常引起晚期产褥出血。胎盘剥离不全或剥离后胎盘滞留宫腔可表现为胎盘未娩出但出血量多。凡影响胎盘正常剥离或娩出的因素均可导致胎盘残留或滞留.胎盘粘连是由于底蜕膜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