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Ⅱ一、单选题1.固体分散体增加溶出的机制不包括(D)。A.药物的粒径减小B.药物从结晶转变为无定形C.药物与载体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不属于固体分散技术的方法是(C)。A.熔融法B.研磨法C.溶剂-非溶剂法D.溶剂熔融法3.包糖衣时包隔离层的目的是(A)。A.为了形成一层不透水的屏障,防止糖浆中的水分浸入芯片B.为了尽快消除片剂的棱角C.使其表面光滑平整、细腻坚实D.为了增加片剂的光泽和表面的疏水性4.纳米乳的粒径范围是(B)。A.1-10nmB.10-100nmC.100-1000nmD.1μm以上5.最适于作疏水性药物润湿剂HLB值是(B)。A.HLB值在5~20之间C.HLB值在8~16之间6.关于高分子溶液的错误表述是(D)。A.高分子水溶液可带正电荷,也可带负电荷B.高分子溶液是黏稠性流动液体,黏稠性大小用黏度表示C.高分子溶液加入大量电解质可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而沉淀D.高分子溶液形成凝胶与温度无关7.用PEG修饰的脂质体是(A)。A.长循环脂质体D.增加药物水溶性B.HLB值在7~9之间D.HLB值在7~13之间B.免疫脂质体C.半乳糖修饰的脂质体D.甘露糖修饰的脂质体8.关于促进扩散的错误表述是:(B)。A.又称中介转运或易化扩散C.有饱和现象9.我国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为(A)。A.重蒸馏法B.离子交换树脂法C.电渗析法D.反渗透法10.一般注射剂的pH值应为(C)。A.4~11B.3~7C.4~9D.5~1211.有关硝苯地平渗透泵片叙述错误的是(C)。A.处方中PEG作致孔剂B.硬脂酸镁作润滑剂C.服用时压碎或咀嚼B.不需要细胞膜载体的帮助D.存在竞争抑制现象D.患者应注意不要漏服,服药时间必须一致12.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Azone”的目的是(C)。A.增加塑性C.促进主药吸收13.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不包括(D)。A.制成包衣小丸B.制成微囊C.制成植入剂D.制成渗透泵片14.亲水性凝胶骨架片的材料为(B)。A.脂肪B.HPMCC.蜡类D.CAP15.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特点不包括(D)。A.可减少给药次数C.可避免或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B.产生抑菌作用D.增加主药的稳定性B.可提高病人的服药顺应性D.有利于降低肝首过效应16.凡是对热敏感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适合采用哪种制法制备注射剂(B)。A.灭菌溶剂结晶法制成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B.冷冻干燥制成的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C.喷雾干燥法制得的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D.无菌操作制备的溶液型注射剂17.常用的W/O型乳剂的乳化剂是:(D)。A.吐温80B.聚乙二醇C.卵磷脂D.司盘8018.不溶性药物应通过几号筛,才能用其制备混悬型眼膏剂(D)。A.一号筛19.凡士林基质中加入羊毛脂是为了(D)。A.增加药物的溶解度C.增加药物的稳定性20.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B)。A.风化性的药物C.吸湿性药物21.不属于生物药剂学中研究的剂型因素的是:(D)。A.药物化学性质C.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22.以下对于注射剂优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A.药效迅速且作用可靠C.适合于不能口服的药物23.脂质体的主要骨架材料为(A)。A.磷脂24.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设计的理化因素不包括(D)。B.三号筛C.七号筛D.九号筛B.防腐与抑菌D.增加基质的吸水性B.具苦味及臭味药物D.易溶性药物B.药物的某些物理性状D.药物的药效B.生物安全性高D.适合于不能口服的病人B.蛋白质C.多糖D.聚氯乙烯A.解离度B.水溶性C.油水分配系数D.生物半衰期25.能够避免肝脏对药物的破坏作用(首过效应)的片剂是(A)。A.舌下片26.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C)。A.羟苯乙酯B.聚山梨酯80C.苯扎溴铵D.卵磷脂27.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加入硫酸铵的目的(A)。A.作凝聚剂B.作交联固化剂C.增加胶体的溶解度28.经肺部吸收的制剂是(C)。A.膜剂29.乳剂合并后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称为乳剂的(D)。A.分层30.影响吸入气雾剂吸收的主要因素是(D)。A.药物的规格和吸入部位C.药物的性质和规格31.最适于包入胶囊的药品有(B)。A.油状药物C.易风化的药物32.下列不能作为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的是(B)。A.PEG类B.微晶纤维素C.聚维酮D.甘露醇33.下列属于栓剂水溶性基质的是(B)。A.可可豆酯C.硬脂酸丙二醇酯B.咀嚼片C.分散片D.泡腾片D.调节pHB.软膏剂C.气雾剂D.栓剂B.絮凝C.转相D.破裂B.药物的吸入部位D.药物的性质和药物微粒的大小B.对胃刺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