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热息痛原料药生产工艺设计说明书及附图学院:化工学院专业:制药工程1班年级:07级设计者:倪宇翔陆帅指导老师:朱宏吉一.生产任务:1.设计项目:扑热息痛原料药生产工艺设计2.设计规模:年产1000吨,纯度99%的扑热息痛二.产品介绍及前景展望:对乙酰氨基酚是扑热息痛的化学成分,简称APAP。扑热息痛为非处方药,是目前解热、镇痛、治疗感冒的常用药之一。它效果良好,口服吸收快而安全,并且对胃肠道刺激小,与阿司匹林相比,具有刺激小,极少有过敏反应等优点。是当今世界医药市场上头号解热镇痛药及畅销时间较长的传统普药,在心血管保健、预防妇科癌病等方面具备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扑热息痛在世界解热镇痛药领域占据着近一半的市场份额,需求量达7万吨/年,产需两旺。目前,世界需求量仍以15%的年速度持续增长。我国扑热息痛原料药产量已连续几年居世界第一并成为全球最大扑热息痛出口国。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字,我国从2004年以来,扑热息痛原料药出口数量始终保持在4万吨以上,2009年虽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但我国出口扑热息痛仍有近5万吨。以下图表体现了扑热息痛近年来生产情况及前景:三.厂址选择:选址:苏州工业园区苏虹路附近。选址理由:该区域避开了人流集中的闹市区,污染严重的化工区,尘土较大的风沙区等多种对药企有影响的区域。苏州常年风向为东南风,该地址处于工业园区东南端,正好是上风侧,并且该位置周边环境清洁干净,保证了药品生产所需环境要求。此处水源丰富,为生产用水和消防安全提供了保障。临近京沪高速、苏嘉杭高速,交通便捷,运输方便。工业园区内的工厂能满足药厂的各种原料消耗。综合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此处适宜建设药厂。四.生产工艺路线选择:扑热息痛由对氨基酚乙酰化而得,因此常采用两步法即先制备得中间体对氨基苯酚PAP,中间体再经过乙酰化得APAP即扑热息痛,合成步骤为起始原料→PAP→APAP合成APAP可选择多种化合物作为起始原料,因此有多种合成路线可供选择。比较廉价的起始原料主要有硝基苯、苯酚和对硝基苯酚钠。各合成路线的差异主要在两步法的第一步,即由起始原料→PAP(一)PAP的合成路线1.以苯酚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1)苯酚亚硝化法路线苯酚在低温下(冷却至-5℃)与亚硝酸钠和硫酸作用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再经硫化钠还原得到对氨基苯酚该工艺路线目前研究比较成熟,收率为80%-85%,但还原步骤中硫化钠作为还原剂成本较高。对亚硝基苯酚,可经氧化为对硝基苯酚,但收率不高。(2)苯酚硝化法路线在低温冷却下由苯酚直接硝化得对硝基苯酚,再经铁粉还原得到PAP中间体该合成路线中,硝化步骤用硝酸和硫酸的混酸作为硝化剂,同时反应产生二氧化氮气体,故而对反应设备要求相对高,释放有毒气体和混酸造成的污染,也有一定的处理困难。(3)苯酚偶氮法路线苯酚与苯胺重氮盐在碱性条件下偶联生成偶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酸化的对羟基偶联苯,钯/碳为催化剂在甲醇溶液中氢解得PAP该方法原料易得,收率较高,达95%-98%,所用的苯胺可以在氢解后回收套用。缺点是,中间体对羟基苯胺须在甲醇中氢解,催化剂钯/碳较为昂贵,故而从成本考虑不理想。2.以硝基苯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硝基苯是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料,所以原料来源和成本较低。硝基苯可用铝屑还原、电解或催化氢化等方法直接制成PAP,经乙酰化得产品。(1)金属还原法路线该法是在稀硫酸中,用铝粉将硝基苯一步还原为PAP。目前辽宁抚厩友谊化工厂已用该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外也有工业化生产装置。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生产周期短。但铝粉耗量大,副产物为Al(OH)3,过滤是个问题。(2)电解还原法路线该法在80-90℃下,以20%-30%硫酸作介质,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通过电解使置于阴极上的硝基苯还原生成PAP该法操作简单、流程短、产品纯度高、克服了环境污染问题,国内一些研究单位展开了技术研究,由于技术难度高,生产控制要求严格,电耗大,目前我国尚未实现工业化。(3)催化氢化法路线该法用铂-碳为催化剂,在10%-20%的硫酸水溶液中进行反应,同时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分散剂,以硅藻土、硅胶、沸石分子筛、活性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