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农村经济形势保持稳定发展2022年农村经济形势保持稳定发展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任务仍然艰巨,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既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中央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12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2022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夏粮和早稻总产分别达到12995万吨、332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产2.8%和1.6%,秋粮面积增加,单产提高,丰收已成定局。农民工就业规模继续稳步扩大,农村非农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三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6867万人,同比增长3.0%,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249元,同比增长13.0%。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实际增长12.3%。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有望接近10%。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出2.5个百分点。2022年,受欧债危机持续发酵、部分粮食主产国干旱等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波动激烈;我国大宗产品供应充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稻米产量实现“九连增”,价格稳中有涨。小麦总产再创新高,价格涨跌互现。生猪产能持续偏高,价格大幅走低,后期猪价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这表明国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政策已初见成效,城乡关系趋于逐步改善和协调。农村主要政策执行较好为了了解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情况,2022年9月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对14个省的110个县9129个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2022年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着财政对部分领域的农业投入有所弱化、地区之间政策执行情况不平衡、一些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国家对“三农”投入继续增加。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下降,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重均有所上升。国债资金数额大幅减少,投入农业的比重持续下降,投入农村的比重上升。耕地占用税收入用于农业的比重、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上升。但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依然没有全面取消。各项农业补贴略有增长,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补贴力度有所加大。2022年户均补贴金额为304元,比上年增长8.1%。所有调查县均对购置农机进行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范围扩大。有26.4%的调查县农资综合补贴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有72.7%的调查县对农户进行了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全部调查县平均保费补贴金额比上年增长23.9%。有21.5%的调查县开展了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工作。农业生产大县得到的奖励补助资金增速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部分项目和补贴资金到位较慢。2022年,产粮大县平均获得的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为3435.7万元,比上年增长24.1%。有52.1%的县获得了中央和省级财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获得的资金比上年增加21.5%。68.0%的县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有88.8%的县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粮食作物的统防统治率达到45.9%。农户接受农技站或植保站提供服务的农户比例最高,达55.60%。农村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平稳发展,相关政策落实较好,但部分投资有所减少或到位较慢。有92%的调查县被纳入“农村公益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励补贴试点范围”。与上年相比,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初中生人均公用经费都有略微提高,95%的调查县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实行住宿补助。2022年,县均农村低保标准比上年提高了14.6%,低保补助水平比上年提高了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