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小尺度大尺度1.不考虑地转偏向力2.地表性质均一(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假设(1):南极赤道赤道北极单圈环流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2457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1368910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假设(2):三圈环流1.考虑地转偏向力2.地表性质均一(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级减少)0°30°60°90°地面高空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高压--三圈环流30°N0°60°N30°S60°S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北信风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南信风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300N600S300S00900N600N900S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东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热力作用热力作用动力作用动力作用冷却收缩下沉冷暖气流辐合上升聚积下沉受热膨胀上升思考:同为高压,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区别?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高温多雨温和多雨高温少雨寒冷少雨高温少雨寒冷少雨温和多雨1、下图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A.B.C.D.随堂练习下图为“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2.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3.图中的②是指()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4.图中的①和③分别是指()•A.极地东风带、东北信风带•B.西风带、东南信风带•C.西风带、东北信风带•D.西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5、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后完成下题。6.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7.下图为“三圈环流的局部图”,图中甲、乙两风带分别对应的是A.甲——①,乙——②B.甲——③,乙——④C.甲——②,乙——④D.甲——①,乙——③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圈”,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8~10题。8.图中字母与所表示的气压带对应正确的是()A.M—赤道低气压带B.M—副热带高气压带C.P—副极地低气压带D.N—极地高气压带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P之间为东南风B.MN之间为东南风C.MN之间为西北风D.NP之间为东北风10.在图中作出风带假设(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考虑地转偏向力2.地表性质均一(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40˚30˚30˚40˚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纬度30°到40°冬季:盛行西风带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气压带、风带会跟随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2、就北半球来说,。1、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太阳直射点1.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aB.bC.cD.d随堂练习2.下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根据右图所示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B.此季节可能为北半球夏季C.D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D.E气压带控制地区降水丰富,多对流雨3.上图图表示北半球_____(冬/夏)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C为________,A风向为_____,B风向为_____。D气流为_____,来至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