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语文教学24团中学高磊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关于中学作文的镜头:(1)学校要组织春游活动,教师刚一通知,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春游回来,不知要不要作文,如果要作文,我宁愿不去。”(2)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我家的小猫、小狗”、“第一次做饭、洗衣”、“我的朋友小王、小李”,细一读内容大多空洞乏味。(3)中学语文老师如此说:“当语文教师真是太累了,看着那堆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那天不用批改,我们就解放了!以上现象绝非偶然的个别的,而是目前中学里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它昭示了目前中学作文令人堪忧的现状:教师怕教、学生怕写。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作文片段: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温暖在身边的的小事中体现出来,一件简简单单的小事,就温暖一个人的一颗心,彼此给予温暖、身边充满爱。温暖是互相的,就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坐在路上,你会看见许许多多温暖人心的事。某一天,我们在去往学校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摔倒了,在那一瞬间并没有人说那个老奶奶是“碰瓷”的。也并没有对他起什么疑心,而是都向他伸出援助之手,老奶奶也笑着着对那些帮助他的人说了声:“谢谢!”这个片段反应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一、在写作前缺乏足够的准备。1、不知道作文该写什么。2、作文的内容“假、大、空”。3、好跑题,把握不住中心。二、在写作中阶段,遣词造句不当,结构、段落安排不合理三、在写作后阶段,经常不修改,或不认真修改。四、抄袭。《我的妹妹》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学生习作,我的自传+我的朋友+我的母亲是这篇作文的结构。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组做了以下尝试:一、专项训练《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如下: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每个学期我都会挤出一周的时间用来进行作文专题讲座,我发现这种方法很好,学生在这一周里只专注于作文,效果也比较明显。根据课表要求,我将初中三年的写作要求做了一个梳理,制作了一个表格:教材一单元二单元三单元四单元五单元六单元七上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发挥联想和想象七下叙事要完整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写人要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勤于修改描写要生动八上学习写消息叙事要详略得当说明要抓住特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学会说点道理多角度描写景物八下记叙的线索借物抒情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学写书信学写游记九上写诗歌写演讲稿写故事写读后感扩写和缩写续写和改写九下审题和立意选材和加工布局和谋篇写实和虚构个性和创新讲究文采梳理初中写作训练的层次,教师可以明确每学期要教什么,如何由浅入深的进行写作训练。除此之外明确初中作文分类也很重要。纵观今年中考作文题目,无外乎以下几类:一、成长类让正在成长中的初中生写自我,写什么呢?综观各地有关这方面的命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写如何自强、自信,二是写自己的成长过程。这不仅切合中学生的实际,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二、家人、家事对于十几岁的初中同学来说,接触最多的人是自己的家庭成员,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命题作文,特别是考试作文,因为要考虑到每个考生都有内容可写,通常只要求写父母,而写母亲的命题又占绝大多数,如《母爱》、《我和我的母亲》等。近两年有些话题作文并没有限定写父、母,例如“发现”、“书”等,有不少同学也把话题扯到父、母身上来,因为我们熟悉父母,有内容可写。学写这类作文,可参考课本里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三、老师、同学对于十几岁的初中同学来说,接触最多的人是自己的家庭成员,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命题作文,特别是考试作文,因为要考虑到每个考生都有内容可写,通常只要求写父母,而写母亲的命题又占绝大多数,如《母爱》、《我和我的母亲》等。近两年有些话题作文并没有限定写父母,例如“发现”、“书”等,有不少同学也把话题扯到父母身上来,因为我们熟悉父母,有内容可写。学写这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