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遂次定从2018年7月开始,在全院范围内根据2018年实施方案开展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一、监测目的:(一)了解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及耐药细菌的分离率。(二)通过对不同时间的耐药菌分离率进行比较,能够了解细菌耐药的发生趋势,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重要资料。(三)了解我院感染病原体的耐药性及其变化,对医院内不同区域细菌耐药性的分析也可以为发现耐药细菌在医院内的流行提供重要信息。(四)每日对耐药细菌培养结果动态细致观察可以为发现暴发流行提供重要的线索。二、监测项目:主要监测常见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1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和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和假单胞菌等。三、监测对象:所有临床科室微生物标本送检的住院患者。四、监测时间:2018年7月开始五、监测方法:(一)临床科室1.医生:临床科室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一旦接到细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报告后,医生开“细菌名称接触隔离”(例如:MRSA接触隔离)医嘱,及时通知护士,严格执行措施及填写检测记录(晨会进行交接,在病程中做好病人治疗及预后情况的记录,必要时请药剂科会诊,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2.护士:遵医嘱做好隔离标识,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消毒隔离措施。3.保洁:在护士的指导下,做好环境、物表的清洁消毒及医疗废物的处置。4.主管医生及院感质控员及时填写科室耐药菌监測登记表。2(二)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工作人员检测到多重耐药菌,应及时将多重耐药阳性结果通知有关科室,并做好记录,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后,应做好相关记录并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和医生一起讨论应对措施,增加药敏试验的范围,并补充备选药物,进行联合药敏试验。(三)院感科1.院感科接到细菌室阳性报告后,及时到临床科室访视,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督导临床落实多重耐药菌相关制度措施的执行情况,科室须按要求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2.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发生时,报告医务科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定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时,按照《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及控制制度》进行处理。(四)药剂科1.接到临床科室会诊申请后,现场查看病例,指导配合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2.必要时报告医务科组织院内相关专家会诊。3.定期统计、分析细菌室分离的细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五)医务科1.接到临床医师和药剂科的申请后,组织院内相关专家会诊,指导临床诊治。2.接到医院感染管理科申请后组织全院专家会诊,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菌的暴发,指导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上报。六、汇总报告(一)每月将多重耐药菌资料进行汇总,了解全院耐药菌不同部位的构成情况,并观察其变迁,每季度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评价分析,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反馈,并作年度总结。(二)监测同时,院感科及时到相关科室督导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持续改进细菌耐药监测项目,以预防控制多重药菌的感染、暴发等。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临床科室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以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41.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2.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3.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后。4.摘手套后。(二)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1.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和定植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耐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旁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2.设置隔离病房,应在门上悬挂接触隔离标识,限制无关人员进入:进行床旁接触隔离时,在床头上粘贴接触隔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