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污染网格化VIP免费

水污染网格化_第1页
1/10
水污染网格化_第2页
2/10
水污染网格化_第3页
3/10
网格化海洋水体污染监测一、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是指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的一整套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的总称。近年来,网格化管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管、城区管理、市场监管、劳动保障、巡逻防控等诸多方面。在水污染防治领域,网格化管理是指将各级环保部门管辖的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在网格内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使网格内各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水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监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均已明确提出实行环境网格化管理,围绕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问题随即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1.1环境网格化管理的意义近年来,各地区环境管理能力显著提高,环境监察、监测、应急、信息、监控等领域的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运行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尽管如此,环境管理仍存在死角难管、衔接不畅、协作不力、预判不足等突出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建立环境网格化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1.1.1避免环境治理的死角和盲点通过网格划分,可深入分析网格水环境状况、污染成因与问题,明确各网格管理方向,在近海层面形成详细、明确的环境问题清单。在此基础上,建立属地管理和分级分类管理相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域管理模式,犹如一张疏而不漏的大网,将各类环境问题不留死角地“一网打尽”,全面提升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1.1.2推动管理部门科学定量决策通过网格划分,可在网格单元建立污染源、水质的输入响应关系,并围绕网格单元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出控源、治污、修复、风险防范等针对性防治措施,并合理安排工程项目与资金投入,强化管理部门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1.1.3有机融合现有环境管理制度通过网格划分,可在网格单元将现有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环评审批、区域限批、区域性排放标准制定、水质补偿以及排污交易等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和融合,在网格单元层面建立水环境综合管理模式。1.2水环境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1.2.1总体设想延用“十二五”分区思路,以水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控制单元为网格,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以及日常管理需求出发,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网格划分方法体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管理,同时,强化现有各项管理制度向网格层面渗透和落地,形成基于网格的水环境综合管理模式。在水环境领域,控制单元是指集行政区、水体、控制断面三要素于一体的空间管理单元,是衔接了行政管理与水域管理的网格单元。1.2.2网格划分的原则结合水环境管理需求,控制单元划分应遵循如下原则。以水定陆原则。《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强化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控制单元划分时应以水质断面为节点,根据汇水特征确定陆域范围,形成水陆结合单元,为污染源、水质输入响应分析提供有效载体。不打破行政边界原则。为推进环境精细化管理,加强环境问题追踪溯源,将乡镇作为控制单元的基本组成单位,且原则上控制单元不打破乡镇边界,以便于环境数据统计、任务落地与责任落实等。清洁边界原则。以高功能的清洁水域作为各控制单元之间边界,便于减少相邻控制单元的相互影响,消除边界纠纷。重点水体优先保护原则。《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调对江河源头、良好湖库等“好水”,建成区黑臭水体、重污染入海河流等“差水”以及跨界水体实施重点治理和保护,原则上将上述水体分别划为独立的控制单元。衔接已有分区原则。统筹考虑水体使用功能、生态功能的保护,控制单元应与现有的水(环境)功能分区、水生态功能分区充分衔接,并尽量保证各类分区段在控制单元的完整性,以便在控制单元层面提出系统性、综合性保护目标。1.2.3网格管理制度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制度多数在流域、区域层面设计执行,往往制度为“一刀切”,不能体现区域差异化特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调要推进环境网格化管理,即为现行制度的落地整合和差异化设计提供了契机。以当前备受关注的总量控制、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监测监管等制度和体系为重点,探索提出各类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水污染网格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