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铜器拓片工作流程VIP免费

铜器拓片工作流程_第1页
1/10
铜器拓片工作流程_第2页
2/10
铜器拓片工作流程_第3页
3/10
銅器拓片工作流程1.所需材料與工具所需用具包括:單宣紙、雙宣紙或厚棉紙、搨(拓)包、硯台、墨汁、墨條、噴水器、乾淨抹布、白笈片(粉)、羊毛筆、鬃刷或油漆刷,其中較特殊的是大大小小的搨(拓)包,也得費工夫自己DIY製作,依據文物的對象與功能,製作出大小尺寸不同、功能也不同的搨(拓)包。配合由大到小數個搨(拓)包的製作材料為:脫脂棉花或細海綿、絹布、綾布或細綿布、橡皮筋或粗棉繩。其他工具:水桶、剪刀、熱水杯(碗)、調墨用盤或較大的平底碟子等。2.前置工作正式拓器物前的準備時間要完成幾件事:宣紙事先裁剪好備用,宣紙大小約略大於要拓的器面,上下留天地,左右留兩柱的空間,一般約為3~6公分。(圖五十二)白笈片(粉)調熱水且攪拌均勻,呈適宜的黏稠膠狀後備用。(圖五十三)研磨墨汁使墨色更為飽和。3.拓器物步驟:(1)上紙:A.羊毛筆或刷子沾白笈水均勻塗抹於器物銘文或紋飾上(白笈水為黏著劑與保護膜,黏度不宜過高,濃度過高則容易導致不易著墨,此外乾燥後的拓紙作品不易揭下或易造成破損,但是濃度過低時,則容易在操作的過程中滑動與脫落)。B.宣紙附著於器物上,以乾淨的掃刷,於紙張的中心由上而下、由內而外方向的輕輕撫刷,使其平貼於器物上。C.以微濕抹布將宣紙輕壓,使紙張更為服貼,水份則讓宣紙更有張力。D.特別注意器物紋飾上的高落差位置,不得施力過重,以免破壞紙面或過度變形,因而造成缺陷。(2)敲紙:(圖五十四)A.已附著的宣紙上再覆蓋一層厚棉紙(或厚宣紙)用以吸取紙上多餘的水分。B.鬃刷(彈性越佳越密實越好,尤以頭髮為佳)在紙張表面上敲打,使宣紙與器面緊密接合,陰陽刻文更為清楚,方向可為橫向而縱向或由縱向而橫向,無一處遺漏。C.鬃刷敲紙時應保持上下垂直的定向姿勢,且施力力求均勻與協調。D.等待宣紙半乾(依氣候而定,一般約在2030分鐘之間),待紙張呈現泛白的微乾狀。E.紙面上的縐摺與空隙氣泡,務必除去與修飾,且絕對避免紙面起毛。F.任何紙面上的雜紋、雜痕與外來覆著的刷毛雜物,都必須清除乾淨。(3)拓印:(圖五十五~圖五十八)A.先再一次的確認紙張的乾燥程度(太乾與太濕多會造成拓片的缺陷與不完美),大搨包以沾墨為主(墨的濃度宜適度;沾少宜佳),先以中或小搨包與大搨包做調墨與調濕的拍擊步驟,再以調好墨色的中、小搨包,逐步全面的搨出淡淡的淡墨底色。B.中或小搨包做第二次色或第三次色,再逐步加強細部輪廓、線條及墨色。C.完成搨墨後,紙必須在未完全乾燥之前取下,否則會使紙黏貼在器物表面上而不易撕下,甚至造成破損。D.最後一道工作則是用微濕的乾淨抹布,將器面上的白笈水和殘留的墨汁擦拭清潔乾淨與烘乾。註:本文所記之拓印方式,是屬於「濕拓法」之應用方法。圖五十二、裁紙圖五十三、白笈粉(片)調熱水且攪拌均勻圖五十四、敲紙圖五十五、拓印圖五十六、拓印圖五十七、完成上墨圖五十八、取下成品青銅器全形拓製作流程表青銅器全形拓製作大至可分成下列五個步驟:1.清理器物:將器物表面清理乾淨,生坑者需除鏽(古時用刀剔,後有以醋、鹽酸或電解去鏽之法),熟坑者以溫水擦拭或以稍熱之水洗淨。2.繪製草圖:選出最能表現出該器物特點的角度,用鉛筆在宣紙上畫出「⊥」,作為標示出該器物特定角度之輪廓的(高度、寬度)基準,畫出基本的器形、部位。3.上紙:在器物表面塗上已預先泡好的白芨水,將拓紙敷於器上,此時可利用略濕的小毛巾輕壓,有助拓紙與器物密合。再用刷子打紙,一方面將紙打入字口及紋飾,一方面使紙與器物之間的空氣儘量排出。4.上墨:上墨是製作全形拓最重要的一道程序,器拓立體感的呈現,取決於傳拓者掌握墨色濃淡的能力。拓包先蘸墨於硯台,然後在磁碟上拍打、搓揉,使拓包蘸墨均勻,再輕拍於拓紙數次。每次上墨時,力量不可太重,亦不可心急,逐次上墨,墨色隨著每次上墨而慢慢加深。5.揭紙:上墨之後,待紙乾透,便可將紙由器上輕輕揭下。6.修飾:揭紙後仍須用紙版裁出與此器大小相同的輪廓,置於器拓上,用拓包補拓出器形的邊緣,或者,也可用筆墨填補、修飾器邊。精金良墨----以傳拓藝術展現青銅器形制之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陳昭容副研究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铜器拓片工作流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