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国家政治体系,其中拓展了疆域且维系了其长久统治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扩大了疆域,维护了西周的统治,故B项正确;A项是分封制的基础;C项是秦朝推广;D项是秦朝创立。2.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此现象说明,当时A.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C.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D.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汉文帝时期允许百姓从事官府垄断的行业,说明政府采取了惠商政策,故D项正确;A项中已经放弃说法错误;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中地位没有体现。3.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生活在宋朝的人们可能见到①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②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③关汉卿的《窦娥冤》④曹雪芹的《红楼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答案】A【解析】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北宋时期,故①正确;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故②正确;关汉卿是元朝,故③错误;曹雪芹是清朝,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项,BCD含有错误项。4.明朝嘉靖万历时,内阁权压六卿……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可见,当时的内阁A.已成法定机构B.开始统领六部C.握有军政大权D.严重威胁皇权【答案】C【解析】“军国大事无所不掌”说明内阁掌握军政大权,故本题选C项;内阁不是法定机构,故A项错误;内阁不能统领六部,故B项错误;内阁没有决策权,不对皇权形成威胁,故D项错误。5.某位思想家放弃了正统的儒家观念,重视物质也重视功利,认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这位思想家是A.朱熹B.王守仁C.李贽D.黄宗羲【答案】C【解析】李贽批判传统的儒家思想,提出不必遵循圣人的三纲五常,故本题选C项。朱熹是理学集大成,不可能放弃正统的儒家观念,故A项错误;王守仁是心学代表,以儒家思想为主,故B项错误;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6.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A.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B.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答案】D【解析】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说明农产品作物逐渐商品化,故D项正确;A项中阻碍体现不出;B项中新的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中是南宋时期。7.“上海由于地处入海口,已经成为西方渗透的大本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的标志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南京条约》开放五口中有上海,故A项正确。B项条约内容与上海无关;C项中开放的是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与上海无关;D项没有涉及到上海。8.有学者认为,由于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太平天国)的非理性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宿命的悲剧。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刊发《资政新篇》C.定都天京并建立政权D.反击英法列强干涉【答案】A【解析】《天朝田亩制度》体现出落后性和空想性,最终无法实施,故A项正确。《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与非理性探索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与农民阶级局限性无关;D项不能体现农民积极局限性。9.1874年《申报》刊文称赞我国当时出现的一种新事物,曰:“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度重洋。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倏忽详。”这一“新事物”是指A.铁路B.电报C.电话D.电影【答案】B【解析】“一线长”、“音信飞传”说明是电报的功能,故B项正确;A项不是通讯工具,C项与“最是称奇一线长”不符;D项不是通讯工具,与“音信飞传倏忽详”不符。10.汪康年在《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中道:“中国之言治者曰:以君治民而已。”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