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就美学的内容而言,基本上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和(门类美学)三个部分。2美论、美感论和美的形态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骨干”。3艺术美论、审美论和美育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丰满的“血肉”。4.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且在不同方面发展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包括概括性、联系性、情感性和创造性。5.审美关系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真—与—善—的统一。6.人同世界的精神关系,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三种:认识关系、功利关系—和审美关系。二、名词解释1.美学:哲学的一个分支,论述美和美的事物,尤指对审美鉴赏力的判断。2.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建立在审美观察和审美体验之上的高级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种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去观照自然和现实,让审美对象激发主体的情感,又将主体的情感溶入审美对象之中的表象运动。3.美感: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形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4•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通过群体的审美意识的渗入和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而展现丰富的、多样的审美特征。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美在于客观形式”。答:此观点错误。这种观点只是对美作了一些经验性的描述和归纳,缺乏普遍意义。因为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在劳动实践中,对象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体现了美的本质。2.“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一心理基础”。答:此观点错误。这种观点主要是用精神分析美学,它最基本的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和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深层动因,它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主观的形式去理解。2四、简答题:1.简述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观点。(1)从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考察美;(2)从历史主义方法出发去考察美的本质(3)从以“劳动”为中介的主体和对象统一出发去考察美。2.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1)车尔尼雪夫斯基看到了现实美本身,认为生活本身就是美;(2)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突出了美与人类生活的本质联系;(3)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人本主义”出发,模糊地感到了美的现实基础。3.简述审美关系中美的多重属性。(1)个体性和集体性。(2)民族性。(3)阶级性。五、论述题:1•试析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的基本观点。关于美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说:(1)劳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首先,劳动使主体和客体开始了分化;其次,伴随着萌芽状态的劳动,人的身体器官的质量、形态和功能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再次,劳动在使主客体分化的同时,也使人的意向有了所指,并且创造了一个人格化的世界。(2)人化自然和自然的人化;首先,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其次,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扩大的。(3)劳动为美创造了前提条件:首先,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其次,劳动创造了能够欣赏美的人。所以: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2•简述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关于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1)审美关系的基础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2)审美关系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形成性考核作业(二)3一、填空题这是关于美、美感和美的形式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出正确答案。1.广义的美感是指审美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心理活动和—观念形成的总和。2.时代性、民族性和—个体性—等构成了美感的差异性。3.与美感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联想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4•自然美的形态包括奇险美、壮丽美、幽静美和秀丽美。5.社会美可以分为人的形象美、内在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等方面。6•科学美的原则包括简洁性、新奇性、对称性和统一性。二、名词解释1•美感活动:美感活动是以情感机能为主体,以情感运动为中介,从而调节人的智力结构和意志结构,提升人从认识比然到意志自由的心理过程。2•审美愉悦:审美愉悦是指一种人的精神上得到一种感发、兴发。3•社会美:社会美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人所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