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地理总复习1-5-1巩固落实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1年广东文综)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石灰岩广布地区容易发生岩石溶蚀;该区域溶洞、地下暗河发育,地表水缺乏,导致土地生产力退化;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可能还会加剧这一现象。答案:C(2012年山东济南)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回答2~3题。2.四大自然奇观中成因相同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四大自然奇观中②③都是流水化学溶蚀作用而形成,成因相同。答案:B3.关于四地地理环境共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较小B.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C.夏季多雨D.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解析:四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共同的特征是炎热多雨;季风气候,但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吉林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丰富。答案:C(2012年锦州模拟)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4~5题。4.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土壤条件B.气候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15.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D.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是生物循环过程,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气候;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土壤中的物质循环运动,反映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时刻不停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答案:4.B5.A6.(2012年广东卷)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解析:风是驱动洋流的主要动力,赤潮的形成与臭氧没有必然的联系,信风是空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答案:B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7~8题。7.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D.植物稀少,土壤瘠薄解析:我国西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答案:C8.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由题意反映出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答案:C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解析:地貌、岩石亦属于地理环境要素,C项中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D项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整体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异。2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