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徐李小学刘恩库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第12册第四组课文的首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导读告诉学生:阅读时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学习本组课文要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2、学情分析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这不仅是教材选用过安徒生的《丑小鸭》,还因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来在中国广泛的影响。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安徒生童话他们可能会觉得浅近,因此,我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3、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教学重点:从幻象中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教学难点: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说教法、学法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心、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实现语言积累运用。“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渗透合作探究、联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学法。三、设计理念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旁观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配乐《天鹅》,营造气氛,然后教师讲述。在遥远的丹麦,有一天,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火柴,卖火柴了,先生,请问你需要火柴吗?,“小姐,请买盒火柴吧?”……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的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可怜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最后,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就是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位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一位值得人们同情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掌握本课生字,二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三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小女孩的家庭状况以及周围人们对她的态度。根据本班学生的基础及能力来看,前两项任务没有太大问题,对于第三个任务,就需要引导他们合作探究,从课文中寻找发现,了解到小女孩所处社会的黑暗,家庭的悲惨以及周围人们的冷漠。(三)静心品读,感受悲惨这是要给学生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线差的悲惨境遇,同时给学生一些阅读提示,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小女孩几次划着火柴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她会产生这样的幻想。(四)情境朗读,激发同情当学生找出了小女孩幻想的内容后,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老师要指导学生读出幻想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通过这种情境朗读让学生体会出小女孩生不如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