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二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不是生物特征的是()A.能进行呼吸B.能生长繁殖C.会活动D.能对刺激发生反应2.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A.生长现象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繁殖D.呼吸3.民俗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了生物的()A.生长现象B.适应现象C.遗传现象D.变异现象4.当用实验法进行科学研究时,应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①提出假设②验证假设③发现问题④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5.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是10只,而不用一只的原因是()A.减少误差B.数量多便于观察C.便于计算D.好玩6.关于生物圈的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仅是地球上很薄的一层B.包括了整个地球,是地球上很厚的一层C.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圈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7.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C.具有较大的叶片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8.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B.含氧量C.海水温度D.含盐量9.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10.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适应1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制约11.把含有变形虫的池水放入烧杯中,不久变形虫就会聚集在水的上层.这是因为它们需要()A.充足的氧气B.充足的阳光C.充足的养料D.较高的温度12.玻片上写有一“p”字母,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A.qB.dC.bD.p13.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再转动物镜,物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污点在()A.目镜上B.载玻片上C.物镜上D.反光镜上14.使用显微镜时,错误的操作是()A.对光是要看到白亮的视野B.安放时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cmC.观察使用右眼看着目镜,左眼睁开,便于画图D.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15.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如图的()A.B.C.D.16.(2分)(2013•郴州校级模拟)某学生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参考(见下图).使用该显微镜观察某组织时,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A.③和⑤B.④和⑥C.①和④D.②和⑥17.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18.某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要使该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是()A.左下方B.左上方C.右上方D.右下方219.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在同一直线上()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B.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C.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20.使用显微镜时,“观察”操作步骤正确的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往;④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⑤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A.④②⑤③①B.③①②④⑤C.③②①④⑤D.④③②⑤①2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变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2个B.4个C.16个D.32个2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标本放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这主要是为了()A.防止标本干燥B.增加标本透明度C.维持细胞活性D.保持细胞原有形态23.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