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检测高二(必修)地理试题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涂到答题卡上。)1、热带、暖温带等热量带的划分指标是()A.气温B.积温C.均温D.温差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区域的特征有()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独立性④开放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4、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A.整体性B.阶段性C.开放性D.综合性6、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内部所有特征完全一致B.区域划分的指标一般都是综合性的,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很少C.区域划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了解区域内部特征D.区域是按一定指标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7、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兼跨内、外流区B.都兼跨地势三级阶梯C.都兼跨四类干湿区D.都兼跨四个温度带8、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我国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南京与银川分别属于()A.中部、西部地带B.东部、西部地带C.东部、中部地带D.西部、东部地带9、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10、下列工业区中,工业发展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A.德国慕尼黑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C.沪宁杭工业基地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11、图一中表示我国某种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A.a水田b旱地c林地d荒山B.a水田b旱地c草地d林地1图一C.a水田b旱地c林地d草地D.a水田b林地c草地d荒山12、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13、美国的“阳光地带”是指()A.北部的五大湖区B.东北部工业发达区C.东西沿海平原区D.南部和西部地区“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4~15题。14.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相关论D.人地伙伴论15.该思想形成于()A.农业社会时期B.工业社会时期C.人类社会早期D.后工业化时期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此回答16~17题。16.发展中国家较之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其主要原因是()①人口分布不均②人口数量大,增长快③经济技术水平低④环保法规不完善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17.下列四种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①轮作,间种,生态种养②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③驯养野兽,种植禾谷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8~19题。218.图中字母F、G、H代表的含义分别是()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19.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20~21题。20.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原因主要是()A.土壤更肥沃B.热量更丰富C.地形更平坦D.水源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