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地理总复习1-2-4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时作业中图版一、选择题1.(2011年江苏单科)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Ⅰ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Ⅱ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图Ⅰ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D.背斜、断层和向斜解析:根据岩层形态可以直接判定①、②、③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背斜、向斜与断层,故C项正确。答案:C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2~4题。2.乙处的地质构造是()A.背斜B.向斜C.断层D.谷地解析:乙处的岩层向下凹陷,可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答案:B3.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解析:该地的岩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变形,受水平运动挤压而成,背斜部分因隆起而岩层上升,向斜部分因凹陷而岩层下降;且图中所示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因此可以概括为背斜: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向斜: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堆积。答案:C4.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A.岩层的弯曲形态B.地形的起伏状况C.岩层的坚硬程度D.岩层的新老关系解析:判断背斜和向斜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从地形、岩层的弯曲方向和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最可靠的是岩层的新老关系。答案:D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5~7题。15.据图可推断乙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浩瀚大漠B.冷湿沼泽C.温暖浅海D.长寒苔原解析:石灰岩属沉积岩,其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温暖的浅海。答案:C6.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块状山地D.地堑解析:根据两侧断层线推断,该山地两侧下沉,中间上升,形成块状山地(地垒)。答案:C7.关于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A.按成因分类,甲、乙属同一类岩石B.丙、丁生成的地质环境相同C.丙、丁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D.乙受热变成丙解析:砂岩、砂砾岩和石灰岩同属沉积岩;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而形成的(侵入岩),二者生成的地质环境不同;花岗岩是优良的装饰、建筑材料,玄武岩多气孔构造,一般不做装饰材料;石灰岩受热变质成大理岩。答案:A8.(2011年广东文综)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甲处岩层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答案:B读四地水系图,回答9~10题。9.图中反映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是()2A.①B.②C.③D.④解析:水总是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②地中的河流自中心向四周流,这说明②地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答案:B10.四地中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④地河网密集,可能位于地势低平的地区,水流较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其他三地都存在河流支流的源头,说明其区域内地势都存在一定的起伏,故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答案:D2010年8月2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括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湖南莨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等6个丹霞地貌风景区申报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据此完成11~13题。11.丹霞地貌的红色砂岩和砾岩按成因看,属于()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12.根据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地层构造可推断()A.该砂砾岩形成于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B.该砂砾岩形成于干旱、半干旱的温带C.该砂砾岩形成于浅海环境D.该砂砾岩形成于深海环境13.在丹霞山最可能见到的景观是()A.风蚀柱B.孤峰C.峡谷D.沙堤解析:第11题,砂岩和砾岩属沉积岩。第12题,丹霞地貌的组成物质为红色砂岩和砾岩,形成环境为氧化湿润的环境,故形成于亚热带地区。第13题,风蚀柱出现在干旱沙漠地区,孤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