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二轮复习测试题--生物的变异和进化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5分,共50分)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异B.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C.基因重组没有产生新基因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最终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2.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①果蝇的白眼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④人类的红绿色盲⑤玉米的高茎皱形叶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3.2011年初有媒体报道,“超级病菌”NDM-1有蔓延全球的趋势,科学家表示,“超级病菌”实际上是一种抗药基因,学名为“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简称NDM-1)。NDM-1基因具有强大的抗药性,能够分解绝大多数抗生素。由于该基因还可能潜入其他种类的细菌并互相传递蔓延,因此被称为“超级病菌”。NDM-1产生的根本原因及该基因潜入其他种类的细菌并互相传递的过程实质是()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基因重组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5.(2012·南京模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这种白血病是早幼粒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引起的1B.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产生新的遗传物质有关C.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均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D.“诱导分化疗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6.(2011·阜阳模拟)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B.乙病是X显性遗传病C.患乙病的男性一般多于女性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7.(2011·岳阳月考)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的切片或血涂片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A.苯丙酮尿症携带者B.21三体综合征C.猫叫综合征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8.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育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杂交育种B.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经过过程③,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1∶1C.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D.过程④在完成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9.(2012·沈阳模拟)下村修196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的时候从一种水母身上分离出绿色荧光蛋白(GFP)。当时知道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它会发出绿色荧光。科学家1992年克隆出了GFP基因,随后马丁·沙尔菲成功地让GFP基因在大肠杆菌和线虫中表达。之后,会发光的鼠、猪、猫、兔、蝌蚪、鱼等也相继问世。如图是转基因绿色荧光鼠的培育过程,有关转基因绿色荧光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体内DNA复制相比,PCR技术复制GFP基因也需加入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过程①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必须含有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GFP基因和标记基因C.过程④选择代孕母鼠的条件是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个体2D.如果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则外源基因可能随机插入到小鼠受精卵DNA中,这种受精卵有的可发育成转基因小鼠,有的却死亡10.有关物种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