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5课课文。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他用含蓄而蕴藉的语言,灵动而精美的文字表达了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美好情景。在奇丽的风景里将异国他乡的奇异色彩和一个中国人的感悟与思索诠释得淋漓尽致。更由衷的赞赏了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异国风情、搜集拓展资料”,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出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会文本语言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能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等词语。批文入理,积累语言。并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感受风土人情美):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从而让学生获得心灵的感受和思维的乐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化、升华人性美)感受异域风情,体会德国温情的“人文景观”的深刻内涵。从而内化、升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根据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深化主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难点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文熏陶。并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三、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基于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方法:1、教法:教材文质兼美,但较为浅显简明,五年级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采用重点读议结合法、情景渲染,幷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2、学法: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具体采用悟读法和读议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质疑问难、汇报交流这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学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预计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产生质疑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我们和外国朋友共同生活在美妙的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与众不同的风光,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时光的列车和季羡林爷爷一起去领略外国风光,一起走进一个崭新的国度——德国。德国人很奇怪,他们家家户户都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这是为什么呢?由此引出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此时我出示课件中“花朵临窗盛放”的图片,板书课题)并让学生用陈述、感叹、疑问等不同的语气读课题,从而自主的产生质疑——为什么自己的花要给别人看?课文描写的花到底有多美?这样设计能够快速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质疑达到以学定教、以疑促学,让学生积极、主动、迫切的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落实基础、引发思考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对课题产生的疑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文意自主理解“脊梁、如入山阴道、应接不暇”等词句,我对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的词语给予适当指导。这样设计真正贯彻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一指导思想。阅读教学之初最关键的是抓住一个能统领全文的问题,避免教学走入琐碎的泥潭。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式”的方法探究重点问题——作者看到了德国怎样奇丽的景色。让学生划出文中描写奇丽的句子。通过动手圈划使学生手脑结合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样,学生在体验语文的过程中又学到了阅读法,达到了“授之以渔”的效果。而且学生在初读课题时产生的疑问“花儿到底有多美”也随之得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