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教案》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乐于交往的积极生活态度。2、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3、知识:明确交往有内外圈之分,了解交往由“内圈”向“外圈”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扩大交往的几种好的方式。教材内容分析“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主要引导学生认识随着学生的成长,交往也会不断发展;交往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引导学生要积极进行交往。本课分两个层次:交往的“内圈”和“外圈”;由“内圈”向“外圈”发展。第一层次主要从交往的内外两圈说明交往的范围会逐渐扩大,引导学生培养积极交往的愿望。第二层次使学生在认识到交往作用的基础上掌握由“内圈”向“外圈”发展的主要交往方式,并针对网络的普及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倡导学生趋利避害,正确使用互联网,同时注意慎交友。本项目的两个内容是紧密相连的,其中交往的“内圈”和“外圈”是教学重点,由“内圈”向“外圈”发展是教学难点。因此,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去理解并学以致用。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人的交往是不断扩大发展变化的,在今后如何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并在交往中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教学主要围绕“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与策略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充分阅读、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交往范围谈自己对交往的“内圈”和“外圈”的理解。探讨恰当的交往方式。2.课堂调查法:通过课堂调查来了解班级学生的交往范围,分析调查结果,找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3.典型案例法:利用典型案例,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讨论,明确恰当的交往方式,会正确利用网络发展自己。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代表性的照片;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往状况;了解学生对上网的真实看法;搜集典型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做社会调查。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播放奥运歌曲《永远的朋友》。教师: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你真正的朋友会让你振作起来,你真正的朋友会与你一同度过困难、伤心和烦恼的时刻。”朋友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笔财富,我们也渴望有更多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第二个项目内容《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教师出示课题:《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一、共同探究以自己为圆心,画几个同心圆。在圆心处写上自己的名字,最靠近你的是知心朋友,写上他们的姓名;在稍外一圈写出你较要好朋友的姓名,他们和你相处融洽;再外圈是你的一般同学或熟人,你们只是相互认识;最外圈是陌生人,生活中你和他们会有交往但并非熟人。教师:观察自己画出的人际关系图,想一想:你的人际交往是先从哪些人开始的?逐渐发展到哪些人?学生思考总结。活动二、畅所欲言教师:从几幅图的展现过程看出人的交往发展有什么趋势?学生思考总结。教师:如果我们把交往圈比喻成以自我为圆心,交往的范围为半径的两个圆。(画两个同心圆)我们把里面的圆称为交往的内圈,外面的圆称为交往的外圈。同学们现在的交往在哪个圈子里?学生:都主要在内圈。教师: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我们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大。青少年时期我们的交往主要停留在内圈,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由内圈向外圈扩展。而在青少年时期,友情主要集中在同学之间。(设计意图:以学生自身为实例,进一步创设了情境氛围,从而便于学生对交往的内外圈范围的理解。)教师:生活离不开朋友,人生离不开友情。那么你现在的交友情况怎样?让我们实话实说交流一下课前做的两个小调查:(由第一组的小组长展示调查的结果)活动三、社会调查调查1、心灵憩园调查内容被调查人姓名你有知心朋友吗?你最知心的朋友是谁?他(她)做的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组长交流后,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调查可以感受到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