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了解消费和消费者的定义,知道消费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2)调查中学生消费的特点,了解中学生名牌消费、超前消费现象,得出中学生消费呈现出侈靡趋势的结论。3)了解消费行为。2、能力方面:培养调查访问及简单的数据整理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等消费习惯,培养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教材分析】关于消费,对于初中学生并不陌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做成手抄报或在学校宣传栏进行宣传,呼吁大家合理消费。通过搜集和调查,让学生了解资源浪费、浪费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懂得要从小节约资源,体验劳动的甘苦,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学会勤俭节约。本节课秉承新课标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由于消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消费观,学生各种各样的消费心理也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其消费行为。因此,通过对实际生活情境中人物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四种不同的消费心理,明白其利害,并从自身出发,以不同角度思考自己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把握四个消费原则。整节课力求通过合作探究与体验感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和体验感知中完成教学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消费是多彩的,拮据的人们精打细算,透露着精明,宽裕的人们自如优雅,显示着潇洒吃名牌、穿名牌、用名牌,,而曾被誉为一方净土的校园也“在劫难逃”。无论是腰缠万贯的“大款”,还是收入欠丰的“工薪族”,他们为孩子花钱似乎从不吝啬。于是,在校园里,就多了那么些打手机、听MP3、穿耐克、吃麦当劳的“校园款爷”。高消费浪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校园。一、什么是消费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泛指开销,耗费。可以理解为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消费仅指生活消费,广义的消费既包括生活消费,也包括生产消费。消费行为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人类要生存、发展,就需要有用于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的取得就必须进行生产。在原始社会初期,人们用石块、木棒作为生产工具,维持简单的生存,没有剩余产品,也没有产品交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人们生活领域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人类生活消费也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成立至现代,经过三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有了飞速的发展,生活消费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汽车、住房已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解读【建议】本节课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消费入手,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以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对于学生,消费是既有经历又有感受的熟悉的话题,因而教学中可以围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展开,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进行探究,易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说明】宏观经济学中,消费指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严格地说,“消费”应仅指这一时期中那些完全用掉了的(分享过的或“吃掉了的)消费品。但在实际上,消费支出包括所有已购买的商品,而这其中许多商品的使用时间要远远超出考察时期,如家具、衣物和汽车等。不管生产力如何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领域是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部分中学生的超前消费给家庭、社会以及他们的健康成长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解当前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临猗调查队在全县三所高中(临猗中学、银星学校、牛杜中学)随机抽取3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都能理性的消费,少数学生的攀比心、虚荣心较强;部分学生盲目追求名牌,对昂贵消费品和娱乐活动过分投入,不仅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而且影响了自身的学习和学校良好的氛围。二、生消费的特点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财富持续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