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落叶》教案北师大版课前预习:1、词语解释;2、贾平凹的有关常识;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作者由落叶引发的生命感悟。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3、培养学生关注平凡生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评价任务:1、进行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品味本文生动富含哲理的语言。3、诵读,与开初的朗读比比,哪一次更读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感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不经意间秋天已来到我们身边。请同学们将目光投向窗外,寻觅秋天的脚步,你看到了秋天色彩、闻到了秋天的气息了吗?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贾平凹,走进《落叶》的世界。(二)整体感知1、创设情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全文,初步感知全文。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作者对落叶及景物的独特感受。3、讨论然后明确:①文中描写法桐美好形象的句子是: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上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②文中描写法桐枯瘦败落的句子是: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③文中描写“鸟夫妻”的表达作用是:烘托出法桐的“绿的欢乐”。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的原因是: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的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⑤“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的原因是: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情欢乐。⑥文中法桐给“我”的启示是: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他的存在。(三)自由品读,探究问题1、请说说作者对桐叶的态度经过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明确】喜欢——同情——敬仰——感悟人生真谛。2、找出作者的写作线索,思考: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线索:作者对落叶的感情变化。写法:托物言志(借某一事物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或观念)。3、本文题目为《落叶》,为何开头要写绿叶?【明确】绿叶:丰满、娇嫩、端庄、翩翩起舞、少妇、风姿绰约、妩媚情感:对新生命的赞美,真实美好,灵动快乐,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绿叶以生命。落叶:削瘦、寒伧、赤裸裸、嶙嶙、僵硬情感:对落叶的惋惜、同情。感慨自然的无情,生命的脆弱。写绿叶,意在为落叶作铺垫,在对比中揭示文章的主题。4、文章最后说:“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你对这些语句是如何理解的?【示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为个体的生命总是有个新生、成长与消亡的过程,但整个生命的过程总是生生不息的。(四)迁移拓展1、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假如你是一片即将离开枝头的叶子,你会苦闷吗?请吐露心声。【示例】“我不会苦闷,我会抓紧最后的时间做完应该做的事,好让自己的人生没有遗憾。”2、《落叶》一文就落叶引发的感思与“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的情调有何不同?本文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明确】“无边落木萧萧下”是悲秋情调,但有博大之气象。《落叶》一文具体地写了落叶的景象,包括“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变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嶙的骨”,也就是只剩下树干,这就是“落木”景象。因为深秋落叶,作者引发的感思大不同于杜甫,主要为哲理思索。开始时也有哀伤,但最后是上升为哲理的感悟和对这一哲理的赞美。(“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这是哲理的感悟。“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着来年的新生”,“目标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