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获得大气运动的基础知识,认识大气的保温作用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3、掌握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4、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图,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念,认识事物是运动、普遍联系的3、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重、难点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2、大气的受热过程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教学方式探讨--启发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提问导入: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是先到达珠穆朗玛峰山顶还是先到地面?珠穆朗玛峰山顶气温高还是地面气温高?为什么先到达的反而气温更低?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地球大气的受热过程学起。一、大气的受热过程过渡:地球上“万物生长靠太阳”,其能量绝大部分来自太阳辐射能。而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包裹着,那么,太阳辐射能是怎样穿过大气层的呢?用心爱心专心(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2.1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然后用多媒体来进行形象的演示,同时讲解:受热过程(1):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混合而成,并且含有一些水汽、尘埃和固体颗粒物等)。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有一部分会被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对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展开解释),但大部分会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所以,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板书):太阳晒热地面(强调:这一过程中只有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大部分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过程(2):地面由于吸收热量而增温,在增温的同时,又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大气。除了少数透过大气层外,绝大部分被大气强烈吸收。(板书):地面烘暖大气问:为何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少,而对地面的辐射却能强烈吸收?(补充:课本页脚处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热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少,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却能强烈吸收)总结:所以,大气温度上升是由于吸收了地面的热量,大气的热量并非直接来自太阳辐射能,而是太阳辐射能先传给地面,然后再传给大气。地面才是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思考:1:一天中太阳辐射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答案: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并非大家所认为的中午12点。中午12点是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候,但这时的太阳辐射要先传给地面,地面再传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的热量后气温才升高,而这一过程需要将近2小时的时间。)讲解: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大气辐射一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由于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可见,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了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能量,从而对地表起到了保温作用。(板书):大气返还地面(保温作用)小结: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射大气层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升温;但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辐射还给地面。我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用心爱心专心思考:月球与地球表面最大的差异是什么?白天大气的存在对太阳辐射有什么影响?黑夜大气的存在又起到什么作用?课堂练习二、热力环流现在我们以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为例来具体了解一下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提问:冷热均匀状态,等压面分布有何特点,与地面有什么关系?此时三地的大气处于什么状态?假设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