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7页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1.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下列是考古发现的部分彩陶图片及其发掘地,由此可以说明()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B.南北文化渐趋一致C.小农经济充足发展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列国兼并,社会动荡。对此,诸子百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治理方案。秦的发展和统一证明最适应当时社会形势的思想主张是()A.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B.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C.选举贤能治国,提倡节俭生活D.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3.从下列三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朝代:汉朝事件:设置西域都护朝代:元朝事件:设置宣政院朝代:清朝事件:实行“金瓶掣签”制度A.民族政权的交流B.国家巩固与发展C.对外交流的进步D.经济繁荣与昌盛4.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反映出()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D.南北品种趋于一致5.某同学为了进行中考复习整理了一个中国古代某时期的发展概况表格,请你根据表格内容为它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领域内容政治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经济大运河;筒车民族关系“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北庭都护府对外交往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第2页,共17页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6.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说明()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能够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7.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文化著作。属于这一时期的著作有()A.《四库全书》B.《齐民要术》C.《兰亭集序》D.《天工开物》8.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B.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C.列强决定放弃瓜分中国的企图D.维新变法即将面临失败的局面9.近代以来,报纸成为了信息传播的新媒介。同学们在查找历史资料时发现1895年5月15日的《申报》上刊登了以下内容:“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据此,同学们可以开展的讨论话题是()A.《南京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进行三元里抗英斗争B.《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割让大片领土给沙俄C.《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群情激愤地进行抗日D.《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0.近代杂志《大众卫生》曾记载“近来国人呐喊口号,例如科学救国,实业救国,航空救国,经济救国等”,有识之士也认为“习工程的,便高唱着工业救国;习农林的,便高唱着农业救国;交通工作人员,便提倡交通救国”。这反映()A.救国口号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B.近代救国口号泛滥且收效甚微C.民族危机激发国人的民族意识D.救国口号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11.李宗仁将军曾回忆: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此役的辉煌战果。“此役”是指()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第3页,共17页12.从1946年6月下旬到1947年6月,经过一年时间的酝酿,其间不仅有战略时机的选择,也有进攻样式的考虑,最后中央军委考虑由“渐进式”的进攻模式转变为“跃进式”的模式。“跃进式”的模式指的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