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高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目标: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教学重点1、结合演讲辞特点梳理课文结构。2、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1.结合演讲辞的特点,品味语言。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2.问答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2分钟)1963年8月28日,美国一位黑人在华盛顿林肯雕像前,向参加集会的25万人倾诉了他心中的梦想。从此,他的梦想成了美国黑人共同的梦想。1968年4月4日,这位黑人在旅馆的阳台上惨遭刺客枪击,不幸身亡。罪恶的子弹夺去了他的生命,但夺不走他心中的梦想。从此,他的梦想成了美国人民的梦想。2006年11月13日,这位黑人的纪念堂在美国国家广场动工,美国总统布什,前总统克林顿及五千多美国民众冒雨参加了奠基仪式。而他的梦想也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成为我们学习的篇章。这位伟大的美国黑人是谁?二、走进马丁·路德·金(3分钟)(幻灯片)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牧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马丁·路德·金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奖获得者。(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的生日也被确定为全国假日。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组织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自由进军”运动。他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他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发出呼号。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这堂课,去走进马金路德金,去走进他的梦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幻灯片——出示课题、板书)小结:马丁路德德金一气喊出了这6个梦想,表达了作为美国黑人的对自由和平等的迫切的期望。这样的梦想,是不是空想?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二)、这个梦想是不是空想?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明确:(1—6自然段)1、二组前四人读第1段,要求:朗读充满激情,同时又沉痛有力。国家的诺言:《宪法》《独立宣言》《解放黑奴宣言》“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100年前,美国向他的包括黑人在内的所有人民许下了诺言,许诺给他们平等和自由,但是这个诺言有没有得到实现?没有,它仅是一张空头支票(投影)。黑人们的生活现状如何呢?2、黑人的现状:二组中间四人读第2段(1)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明确:首先用了排比,强调了黑人处境的悲惨,使文章很有气势。其次用了比喻,把“种族隔离”比作“镣铐”,把“种族歧视”比作“枷锁”,非常形象,说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给黑人带来深深的痛苦。(2)第2段从哪几个方面揭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有何作用?明确:揭示了黑人物质生活贫困,精神备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的悲惨现实。黑人的这种悲惨的处境与首段中宣言的光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对比之下,文章自然会产生非常强烈的讽刺效果,增强了对敌的战斗力和内容的感染力。(三)、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作为黑人当然应当讨回自己的权利,实现“自由、平等、和白人友爱相处”的梦想。那么,怎样实现这个梦想呢?读7段————和平斗争读8段————团结白人读9段————不满足读10——14段————绝不满足明确;金博士是不是鼓动黑人去用暴力解决问题,实现梦想?用非暴力解决问题,争取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