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化生活教辅用书第三单元VIP免费

文化生活教辅用书第三单元_第1页
1/29
文化生活教辅用书第三单元_第2页
2/29
文化生活教辅用书第三单元_第3页
3/29
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体系建构】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辉煌的历程(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①汉字②史书典籍③源远流长还得益于他所有的包容性:(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①中华文化的衰微的原因:②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表现——独特性: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②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我们当前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简析】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从独特性角度看):A.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B.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从区域性角度看):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各地文化各具特色又互相交融。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从民族性角度看):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注: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从发展历程看,源远流长;从内涵上看,博大精深。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包容性的含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包容性的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能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2)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A.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B.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C.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D.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了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具体民族精神。(2)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化生活教辅用书第三单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