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与防护第一页,共六十四页。①急性刺激性作用②引发中毒性肺水肿〔一〕刺激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刺激性气体的种类:如二氧化氮、氯、氨、硫酸二甲酯、甲醛、氧化银、羰基镍、四氯化碳、氟化氢等一、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③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④对人体有慢性影响第二页,共六十四页。①缺氧表现②皮肤损害③中枢神经系统损害④周围神经和脑神经损害⑤呼吸系统损害〔二〕窒息性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单纯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二氧化碳、乙烷等。•化学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碳氧血红蛋白〕等。细胞窒息性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细胞内窒息〕等。①心脏损害②肝、肾损害③造血系统损害⑨可致癌⑩.生殖系统损害第三页,共六十四页。〔三〕有机溶剂中毒1.挥发性、可溶性和易燃性:如汽油、乙醇等,可作燃料。2.化学结构:根本化学结构有脂肪族、脂环族和芳香族;其功能团包括卤素、醇类、酮类、乙二醇类、酯类、羧酸类、胺类和酰胺类基团。①皮肤②中枢神经系统③周围神经和脑神经④呼吸系统⑤心脏⑥肝脏⑦肾脏⑧血液⑨致癌⑩生殖系统第四页,共六十四页。1.高分子化合物是由一种或几种单体,经聚合或缩聚而成。2.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根本的化工原料、合成单体、单体聚合〔或缩聚〕、聚合物树脂的加工塑制成品。3.高分子化合物的根本原料有煤焦油、天然气和石油裂解气等。4.单体的生产和聚合过程中还可接触各种助剂。如催化剂、引发剂等。〔四〕高分子化合物中毒①生产过程中所用原料、单体及助剂绝大多数具有一定毒性、变应原性或致癌性。②高分子化合物在加工、受热时产生的裂解气、残液等含有多种有毒化学物。③苯、氯乙烯、丙烯腈、氯丁二烯等单体可致突变、致畸和致癌。④高分子化合物本身虽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吸人其粉尘,可致肺轻度纤维化;或对皮肤有原发刺激作用或致敏作用。第五页,共六十四页。1.理化性质:①石油是深色的粘稠液体,或是深色的膏状物或固体。石油的颜色一般是由棕色到黑色。颜色的深浅与所含的胶质和沥青的数量有关,含量愈多,颜色就愈深。②石油的凝固点与含蜡量多少有关,含蜡量少的凝固点低,在常温下是能流动的液体;相反在常温下为固体或半固体。③石油有特殊的气味,因为石油中含有低沸点易挥发的成分,如汽油、煤油等。如石油中含有硫化物时,就会散发出难闻的臭鸡蛋味。④我国石油的比重一般在0.86~0.91之间;比重小于0.9的石油称为轻质石油;高于0.9的称为重质石油。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相对密度0.780~0.790〔液体〕、闪点-6.67℃、自然点约350℃、爆炸极限1.1%~6.4%〔体积〕。⑤石油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它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石油是由碳、氢和少量氧、氮、硫等十余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占84%~85%、氢占12%~14%,其余硫、氧、氮和微量的氯、碘、砷、磷、钾、钠、铁、镍等约占1%~4%。〔五〕石油〔原油〕的危害第六页,共六十四页。⑥按含烃类化合物的比例可分为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混合基石油三类。石蜡基石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混合基石油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石油。我国石油多属于石蜡基石油。2.毒性:石油气体的主要局部—碳氢化合物〔主要是甲烷及其最相近的同系物〕,其麻醉作用是比较弱的,浓度高时可引起窒息。含芳香烃最少的石油,其作用像烷烃和环烷烃的混合物,其蒸汽具有麻醉和痉挛作用。芳香烃含量高者,可导致慢性中毒,使血液及造血器官发生明显的改变。石油中的硫化合物,是急性及慢性中毒的原因,硫化氢起主要的作用。在开采含硫量极高的石油矿场,应严防急性中毒的发生。还要注意硫化氢和烃类的联合作用。第七页,共六十四页。3.中毒表现:我国石油多属石蜡基石油,以烷烃作用为主。含硫量较高石油产区,应关注硫化氢的急性中毒、和硫化氢与烃的联合作用对人体健康损害。〔1〕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烷烃可引起窒息。中碳烷烃能引起强直性痉挛。癸烷以上和高碳烷烃引起痉挛和麻醉作用的可能性很小。死亡原因多为肺水肿、肺出血和化学性肺炎。〔2〕慢性作用:动物长期暴露后,有生长缓慢,肝、肾和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