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第一页,共九十页。思考:图A和图B所显示的地势特点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一.地势特点及影响第二页,共九十页。4000米以上500米以下1000-2000米第三页,共九十页。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特点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思考平均海拔<500米影响: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和经济;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平均海拔1000---2000米第四页,共九十页。1.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山区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3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二.地形特点及影响第五页,共九十页。2、影响:(1)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2)山区面积广,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但矿产、森林、水能、草场等资源丰富。第六页,共九十页。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川藏公路京塘高速公路第七页,共九十页。台湾岛东西两岸降水量对比:8408mm800—1600mm第八页,共九十页。三峡第九页,共九十页。纵横交错的山脉三.主要的地形区三.主要的地形区第十页,共九十页。1.主要山脉第十一页,共九十页。(1)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2)东北—西南向: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长白山、武夷山东:台湾山脉(3)西北—东南: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小兴安岭(4)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脉(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第十二页,共九十页。第十三页,共九十页。第十四页,共九十页。第十五页,共九十页。第十六页,共九十页。第十七页,共九十页。第十八页,共九十页。第十九页,共九十页。第二十页,共九十页。第二十一页,共九十页。第二十二页,共九十页。第二十三页,共九十页。第二十四页,共九十页。第二十五页,共九十页。第二十六页,共九十页。第二十七页,共九十页。第二十八页,共九十页。第二十九页,共九十页。阴山昆仑山太行山天山巫山秦岭第三十页,共九十页。武夷山横断山南岭台湾山脉祁连山第三十一页,共九十页。主要名山四大佛教名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嵋山;山西五台山。五岳:南—湖南衡山;北—山西恒山;中—河南嵩山;东—山东泰山;西—陕西华山。风景名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第三十二页,共九十页。2.主要地形区“四四三三”第三十三页,共九十页。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高原第三十四页,共九十页。范围:南至喜玛拉雅山,西至帕米尔高原,北面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东面为横断山脉(包括西藏、青海和川西)面积:约250万km2,是全国最大、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第三十五页,共九十页。特点:我国最大----1/4世界最高>4000m多大山,但相对高度较小(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多雪山、冰川第三十六页,共九十页。第三十七页,共九十页。内蒙古高原范围: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大部分、冀甘宁一部分)第三十八页,共九十页。我国笫二大地面坦荡特点:平坦,山脉很少第二大高原,1000~1500m东部为草原,西部多戈壁荒漠第三十九页,共九十页。范围: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包括山西和陕甘宁一部分)面积:44万km2黄土高原第四十页,共九十页。黄土分布世界最广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特点:黄土层深厚,最厚410m。1000~2000m由于流水作用强烈,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第四十一页,共九十页。•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遍布。第四十二页,共九十页。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的人民在黄土的陡壁上掘洞而居--窑洞易于建造,无需木材等建材,且冬暖夏凉,宽敞舒适。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窑洞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完全的土窑洞已变成了砖石门脸,甚至是窑洞“楼房”。第四十三页,共九十页。范围:北临四川盆地,南到国界;西起横断山脉,东到雪峰山(包括云南东部,贵州大部)云贵高原第四十四页,共九十页。地面崎岖不平特点:地势西高东低,2000—1000m石灰岩广布,喀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