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张慧一.教材分析:《假如》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一首儿童诗,作者大胆采用想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一个小朋友要用神笔给小树以阳光雨露、给小鸟以米粒、给不幸的西西一双好腿的强烈心愿,表现了新一代儿童关爱他人,希望给人快乐的美好心灵和人文情怀。整首诗内容简单明了,语言通俗易懂,节奏感强,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维训练和语言学习的好教材。二、教学目标:1、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心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三、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四、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课时二一、预学,感知爱心。1、师: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知道了,马良的那枝笔很神奇,想画什么有什么,马良用那枝神笔为穷苦的人们做了许多的好事,实现了他心中的美好愿望。有一位善良的小女孩也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因为她想用马良的神笔做许多事,她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二十三课《假如》。板书课题:假如2、(出示课件)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来检查一下你们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样去掉拼音,变成词语你还认识它们吗?3、(出示课件)这些词语宝宝又和其他的词语成了好朋友,你们还能正确的读出它们吗?谁还能说说这样的词语?(生说)看来大家都积累了很多这样的词语,真了不起,如果在平时的说话中能运用它们,就更棒了。4、(出示课件)那通过上节课的预习谁能告诉我: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15、指名生答(3人)。出示课件:(1)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2)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3)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板书)6、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句话,读句子时注意停顿。二、共学,感悟爱心。1、创设情境读,练读第一小节:(1)师: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知道了这首诗一共有四小节,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小节,请同学们翻开书108面,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出示课件)阅读提示:①找一找,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谁画什么用“”画出答案。指名生说。师板书:小树红红的太阳(出示课件)②想一想,我为什么要给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指名生说。(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是啊,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冻得瑟瑟发抖。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如果你是小树,此时的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生说感受:好冷啊、孤单(2人)(3)是啊,此时的小树是多么的孤单啊,那么,就带着这种体会和感受有感情地读这个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生读,再读边读边做动作,齐读。(4)(出示课件),小女孩儿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阳光好温暖啊!这样,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5)带着你的感受,谁来读读第一小节,读句子时,如果能抓住关键词读出自己的感受,那么就一定能读出韵味儿。(学生自由练读。)(6)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齐读)(7)师:通过对第一小节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先找一找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再想一想小女孩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最后再来读一读小女孩儿美好的心愿。(板书:学习方法:1、找一找2、想一想3、读一读)22、小组合作,感悟二三节:A、(出示课件)现在,我们就运用刚刚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诗歌的第二和第三小节。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小节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提示:1、自由读课文,运用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二三小节。2、小组讨论:①、找一找,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用“—”画出答案。②、想一想,小女孩儿为什么要画这些愿望?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