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作者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鲁迅自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2.积累“筹办、维新、污蔑”等词语,学习鲁迅严谨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能恰当运用辐射阅读资料,辅助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重大转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难点:学习名人传记的写法,写“凡人”小传。【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小学我们学习过不少有关鲁迅先生的故事,今天我们先以讲故事的方式,说说你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导人课文,板书课题。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的经历是复杂的,他于1930年5月写了一篇简短的自传,介绍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鲁迅自传》。二、走进作者: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大将。三、预习检测: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和理解情况。(学力、变故、筹办、维新、污蔑)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问: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主要经历?2、解读课文,从设计鲁迅先生简历人手;详细了解鲁迅的经历。(提示:小学毕业时,我们都填写过自。己的简历表,仿照那种形式,我们给鲁迅先生设计一份“简历表”,把课文中鲁迅先生的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填写清楚)3、再识鲁迅。引导学生作初浅分析。(提示:鲁迅先生的生活、求学、工作经历与众不同,这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仔细阅读课文,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五、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读《三味书屋》:这是一篇介绍鲁迅早年家庭变故的文章,作为文章的补充材料,使学生了解家庭变故对少年鲁迅的影响,及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良好习惯。讨论:鲁迅的家庭变故对他产生影响了怎样的影响?2.指导阅读《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录,记叙了鲁迅留学日本期间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几件事,详细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讨论: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人工作者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鲁迅的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4、鲁迅先生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后,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成果?六、精读品析:引导探究,比较本文的语言特点。1、你发现了《鲁迅自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2、与附文《老舍自传》作个对比,你更喜欢哪种语言风格?七、拓展延伸:写作小练笔:以时间为顺序,记录自己所经历过的重大事件,自己动手写写《自传》。板书设计:鲁迅自传鲁迅,原名周樟寿,本名周树人文章内容:一、由盛转衰的家世二、出国求学、弃医从文的人生道路选择三、工作上的辗转奔波,在旧中国的左冲右突四、做小说、写短论的思想启蒙活动文章体裁:人物传记——历史性传记——小传——自传教学反思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巨人,通过本文可以了解鲁迅的一些基本情况但本文是一篇小传,写得较为简略,教学的时候,必须结合学生学过的鲁迅作品(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来了解更为详细一点的鲁迅的经历,从而复活—个更为鲜活、具体的鲁迅的形象。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从篇幅上来说是小传,从传主(立传人物)来说是自传,教师要充分利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自传和小传的特点。自传文常识是一个新知识点,需要讲解。将“小传”“自传”传记”等相关概念一块儿介绍,可以形成一个小体系,让学生多增加点语文知识储备。“题解”中不必详介作者一是因为以前教学中已多次涉及鲁迅的作品,二是因为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介绍鲁迅的。背景材料对本文教学很重要,但也未列入“题解”。这是因为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集中介绍难度太大,不然就会使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