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低年级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实践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实践之中。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根据以上要求,结合本人实际教学经验,现对小学数学1~2年级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几节课作以粗浅的分析和说明。《统计》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以下是“统计”的教学片断。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你能不能在喜欢的气球下面画“√”,告诉老师。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1、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1)、初次进行记录。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生1: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有多少?生3:喜欢白气球的有多少人?生4:喜欢粉气球的有多少人?生5:喜欢蓝气球的人是多还是少?生6:喜欢红气球的人多还是喜欢白气球的人多?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学生记录下来。(2)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师:前后的同学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生1: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白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生2: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写“I”。生3: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写“H”。生4: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写“A”11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结构,说明为什么。(3)再次进行记录。教师读数据,学生记录。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生1:我用“√”。生2:我用“○”。生3:我用“正”。以上片断让学生统计每种颜色的气球有多少只,这个问题,其实学生已经会解决,也就是把每种颜色的气球数数一遍就可以了。我们就是让学生知道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收集数据,引发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收集、整理数据的信心。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接触过的统计,二年级上册的统计领域提出了“让学生体会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这一数学目标。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数学过程: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新课,(略)二:体验统计过程。师:这个统计任务就交给你们,那我们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全校老师做一下统计,好吗出示注意事项。四人小组分工进行活动。三:汇报统计结果,展示统计方法。师:哪个小组谈谈你们组是怎样进行分工与合作的?并汇报统计结果。各组代表发言。第一组:我们组一个人记,三个人问,在本子上画“正”字。第二组:我们两人一组,一个人记,一个人问,在记录单上打“√”。……师:你们用了那么多统计方法,你认为哪种数起来方便,又不容易落掉?学生对各组的汇报进行评价。师:只有黑板上的这些数据行吗?那怎么办?生:算出总人数。分组计算喜欢每种动物的总人数,汇报,教师在统计表中记录结果。四、制作统计图师:我们除了可以用统计表来统计人数,还可以用什么来统计?(统计图)每个小组桌子上放着2份统计图,选择其中的一份,4人合作完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统计图。师:哪个小组的统计图和这幅不一样?11选择用1格表示2个人的统计图的小组上台展示。师:你们组为什么是第一个涂完的?生:我们选用的统计图,一个方格表示两个人。这样涂的格子少,而且速度快。师:他说的对吗?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生:大的这幅图左边写着0、1、2、3……小的这幅图写着0、2、4、6……生:大的这幅图1格表示一个人,小的这幅图1格表示两个人。…….师:同学们说得对,通常在人数较多时,1个小方格可以表示两个人,如果人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