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读写课后生字词,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等词语。2、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4、学习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5、理解文章主旨,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提高自身道德观念。教学重难点:梳理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在世界文坛上,擅长写短篇小说者比比皆是,但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却寥寥无几。19世纪后半叶法国作家莫泊桑是文学星空中灼灼耀眼的一颗巨星。他一生写了约300篇中短篇小说。其中的名篇佳作,令人心驰神往。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这样一篇作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的叔叔于勒》,领略莫泊桑短篇小说的风格、特色和魅力。(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深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等。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他的短篇所描绘的生活面极为广泛,实际上构成了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社会一幅全面的风俗画;更重要的是,他把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说的成就所奠定的。3、检查预习(1)请个别同学读课后生字词“拮据、栈桥、阔绰、煞白、十拿九稳”,再请全班齐读。(2)请同学回答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环境、情节)(3)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有哪些?(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4、教师范读课文5、阅读探究(1)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有哪些人物,讲述了怎样的故事?(2)请同学讨论:你觉得于勒是个怎样的人?菲利普夫妇有哪些性格特征?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于勒:失败者,受害者。(早期:行为不端,糟蹋钱;中期:正直,有良心;晚期:自食其力,不拖累人)菲利普——虚荣、冲动、惊慌失措、没有主意、没有主见。克拉丽丝——小气、精明、临乱不慌、精明强悍、无情势利。第二课时1、复习巩固请同学简要复述课文内容。2、阅读探究(1)找出全家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并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贫:坏蛋、流氓、无赖。富:正直的、有良心的男子汉,好心的、有办法的人。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乞丐。(2)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于勒是谁,在哪里,为什么菲利普一家急于盼望他回来,从而使情节发展更有吸引力。(3)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高潮部分,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4)品味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神态、动作的变化,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5)请同学讨论: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判定作品中的主人公,关键应看这个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这个形象的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小说的故事虽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命运展开,但作品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于勒只是小说中的线索性的人物,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作者着意刻画菲利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