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4火烧云【教材分析】《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来体现“美”,通过质朴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动感色彩的想象,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觉感受,使他们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地喜爱上这大自然的神笔之作!从而深化了主题。【课标表述】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目标】1、学会5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2、使学生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他们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兴趣。并学习观察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养成推敲词句的阅读习惯。4、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学写事物的动态和静态。5、运用本课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准确地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训练动手及说话能力。6、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区分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评价方案】1.通过四人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题)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四字词语,理解成语的意思,见学习单第五题。4.通过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评价目标4、5;5.仿写练习评价目标(见目标5)【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天上有个魔术家,爱给大家变戏法,变猪变羊又变马,乐得大家哈哈笑。(出示课件1)学生说出答案。(火烧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代表作《呼兰河传》本篇课文就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出示课件2)(落实目标1)生字:火烧云喂猪笑盈盈百合色茄子紫跪着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揉檀色恍恍惚惚一模一样生:个别读,齐读。师:(出示课件3)同学们都太厉害了,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词语,有什么发现吗?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落实目标1)生:读出词语。(仔细观察)师:对,这些都是一些描写颜色的词语,我们可以积累下来。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师:(出示课件)生欣赏各类火烧云的图片。师:同学们,看了那些云,此时此刻你有哪些感受?学生回答:美、漂亮、千姿百态等等。三、再读课文,感受内容;(一)明确什么是火烧云(落实目标2)1师:既然火烧云那么美,那什么是火烧云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2全班齐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天空。。。。。。着了火似的”)(1)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2)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a避免重复·b点题·c与后文照应·d写出火烧云动感)(3)指导感情朗读。(突出“烧”字)3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二)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绘火烧云的.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2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