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与改句效果比较专题指导与训练【题型起源】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开创了这道题型的先河,2020年新高考全国I卷•山东卷又考了这类题。此后,2021届实行新高考地区纷纷效仿这一题型。目前,这一新题型代表了一种命题方向,有一定的训练价值。【高考真题】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原句: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19.(4分)①原文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原文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口语化,描写亲切生动。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20年新高考全国I卷•山东卷语文试题】原句: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全部吃完;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上,强调“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表达比较普通;原句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题型模式】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题型为主观题。5.分值为4分。得分点有两到三个,多的也有四个。评分方式多为2+2;也有1+1+2(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或1+1+1+1。解题模式】■:“原句vs改句”,原句表达效果为什么更好?■:第一步:找不同。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第二步:定范围。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第三步:析效果。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解题钥匙】一、倒装句原句与改句相比,句子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句子内部结构上会有变化,多为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这类题目的倒装类型有两种:(1)将定语、状语等修改成份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例1: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倒装效果分析:“心满意足地”作状语,原句把状语扣出来,放到后面,单独成为两个小分句,“又心满”“又意足”。这样的表达方式起强调作用,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例2:原句: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改句: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个子高高的、扛着锨、一摇一晃的人。倒装效果分析:原句将修饰语(定语)独立成句,有强调意味,突出了人物的动作、姿态、形象特点。(2)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的,这也是变换句式的一种方法技巧。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合适语境。例3.原句: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呜呜在叫嚣的西北风。改句: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倒装效果分析:从句式看,原句使用倒装,强调了冬天屋里的温暖让作者无比眷恋。例4.原句: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改句:当草木模糊成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