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学校介绍编辑:朱义学校简介关岭民族高级中学成立于1933年,当时校址在花江,称为“关岭县立初级中学”。于1951年又迁址到现今校址内。1952年更名为“贵州省关岭民族中学”。1958年开办高中。名为关岭民族中学,至此,关岭民中成为一所初、高中同时并行发展的完全中学。是安顺市示范性普通高中。1961年,关岭民族中学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参加了高考,有13人升入本科院校。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85年,学校树立“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观念,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幅提高,该年学校有37人升入大、中专院校。2002年停招初中,2004年9月过度韦完全高中。同年12月,经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复,更名为“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此后的十几年间,关岭民族中学陆续加强了对学校各方面的建设,学校渐渐发展壮大起来。2013年9月,合并关岭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中部。同年通过申办省级示范性高中二类学校一评。2014年5月顺利通过二评。中文名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外文名GuanlingBuyeiandMiaoAutonomousCountyofnationalseniorhighschool简称:关岭民中校训:育德、育人、育才创办时间:1933年类别:省级示范性高中(二类)现任校长:张浩波知名校友:张宜微、罗吉万、蔡涛所属地区:贵州、安顺教学特色:民族民间文化班、音体美特色班、主要奖项1、全国首批中华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民族民间文化项目学校3、贵州省五一劳动奖4、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5、贵州省普及中学实验学校校址:贵州省关岭县顶云新区八角岩学校标志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校徽标志历史沿革1933年,当时的县城募役(今花江)在地方有识之士的资助下,招收新生50名,创办了关岭有史以来的第一所中学——关岭县立初级中学,即如今关岭民族高级中学之前身,2/6时任校长为余梅荪。1934年,关岭县立初级中学设初中班,招收学生82人。1935年,因为时逢混战年代,以及后来的抗战时期,经费无着落,导致岭县立初级中学处于停办。办了两年的关岭县立初级中学便夭折了。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后的艰难时期,国民政府搬迁到西南,这就给关岭的中学教学带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于是,中断8年的关岭县立初级中学又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机。当年,于募役(今花江)成立了“贵州省关岭县初级中学”,时任校长为贵州省教育厅委任的何勖规。当时中学有教职工12人,学生两个班共107人。1949年,冬、即关岭解放前,关岭县立初级中学停办,共培养毕业生6届共201人。并且,当时的省立关岭师范附设初中班,共有学生三个班89人。1950年,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于是,关岭的普通中学教育发展迅猛,县区各中学陆续兴办。县城从募役(今花江)迁到关索,恢复关岭县初级中学。1952年,更名为“贵州省关岭民族中学”。1958年,开办高中。至此,关岭民中成为一所初、高中同时并行发展的完全中学。于该年招收26名第一届高一新生。1960年,校名因关岭并入镇宁县而将关岭民族中学更名为“镇宁县第二民族中学“。1961年,关岭复置,原“镇宁县第二民族中学“改名为”关岭县民族中学“,同年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参加了高考,有13人升入本科院校。1963年,关岭中学花江分校成立。1965年,各乡镇完小陆续开办初中班,为关岭县民族中学“输送优秀生源。1971年,关岭部分中小学学校开办高中班。1972年,秋、关岭中学花江分校招收高一新生。1976年,关岭全县高中发展到28个班。1978年,全县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采取“压缩高中、调整初中、充实加强小学”的办法,对关岭的中小学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保留了关岭中学、关索中学(现今关岭一中)两所完中及永宁、花江、坡贡3所初级中学,其余的如厂上中学、八德中学、多德中学,112地质中学全部停办。1981年,关岭县改名“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县民族中学“全名改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简称”关岭民族中学“。学校树立民族中学教学思路。1983年,全县除关岭民中外,永宁等校的高中班全部停办,各乡镇公民办完小附设的初中戴帽班则采取合并,撤消、保留的办法逐步过渡。1985年,学校树立“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