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虾的的种种类类刀额新对虾•学名:刀额新对虾。又名基围虾、虎虾、沙虾、红尾虾。麻虾身体淡棕色至棕黄色,游泳足棕色或赤色,尾节附肢棕红色。体形略呈梭形,壳较厚,体表密布小斑点。身体由21节构成,额角上缘具6—9齿,下缘无齿。成熟个体体长一般为7.5—16厘米,体重在4—50克之间。麻虾主要分布于日本东海岸、我国东海与南海、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一带。从广州番禺到珠江三角洲各出海口都有进行麻虾养殖。墨吉对虾•俗名:大虾、明虾、大白虾、大明虾、黄虾。联合国粮农组织通称:香蕉虾(英文名:Bananaprawn)体谈棕黄色,透明甲壳较薄。额角上缘8~9齿,下缘4~5齿。额角基部很高,侧视呈三角形。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无中央沟。第一触角鞭与头胸甲大致等长。雌交接器前片顶端疣突相当大,约为纳精器的3/7。性成熟的虾雌大于雄。墨吉对虾分布甚广,在南半球自东非至澳大利亚;在北半球东南亚及印度洋;在我国广东、海南及广西沿海均有分布。主要产卵期为3~6月份,产卵盛期为4~5月份。渔汛旺季为10月至翌年1月份。我国广东湛江市沿海为主要产区。目前是广东沿海的主要养殖品种。墨吉对虾是我国南方的对虾养殖对象之一。可养一茬,也可养两茬。生长较快,160~180天,体长可达12厘米以上。自然捕捞大者体长20厘米,体重100克。该虾虾体离水后很快死亡,销售活虾较难,主要为冷冻虾。营养价值与其他主要虾类相近。日本对虾•对虾又名:花虾、花尾虾、竹节虾、斑节虾、车虾形态:体长为140~200毫米,体重30~80克的大型虾类,身体有棕色和兰色相间的黄斑,附肢呈黄色,尾肢兰色和黄色。竹节虾体表有蓝褐色横斑花纹,尾尖为蓝色。壳薄而硬,肉质厚实。该虾体型不大,市场常见的单只重量在半两到一两之间。日本对虾分布极广,日本北海道以南、中国沿海、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非洲东部及红海等均有摆息。主要产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及朝鲜的西部沿海。捕捞旺季为4~5月和9~10月。斑节对虾喜栖息于沙泥或泥沙底质,一般白天潜底不动,傍晚食欲最强,开始频繁的觅食活动。其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5~25,而且越接近10生长越快。适温范围为14℃~34℃,最适生长水温为25℃~30℃,水温低于18℃以下时停止摄食,水温只要不低于12℃,就不会死亡。克氏原螯虾•又名小龙虾、淡水小龙虾、红螯虾小龙虾是存活于淡水中一种像龙虾的甲壳类动物,学名克氏原螯虾,也叫红螯虾或者淡水小龙虾。东北地区称剌蛄。克氏原螯虾是甲壳类中分布最广的外来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克氏原螯虾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小龙虾的生存能力非常强,除了日本和中国,欧洲和非洲也有它占领的地盘,因此成为了世界级的生物入侵物种,也因此成为了世界级的美食。在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都有人食用,美国的路易斯安娜州号称生产了世界上90%的小龙虾,而当地人就吃了其中的七成。香辣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