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原理图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伽利略为牛顿的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提供了启示。他非常重视数学在应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实物与几何图形符合程度到多大的问题!他还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话。他善于提问,不问个水落石出不罢休。许多高年级同学也经常因为被他问倒而难堪。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和《试验者》。伽利略看见……1609.11.301610望远镜展示与应用望远镜展示与应用视频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望远镜展示与应用望远镜简要介绍一、折射望远镜特征:透镜作物镜,难以消除色差举例: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折射望远镜是一种使用透镜做物镜,利用屈光成像的望远镜。折射望远镜最初的设计是用于侦查和天文观测,但也用于其他设备上,例如双筒望远镜、长焦距的远距照像摄影机镜头。较常用的折射式望远镜的光学系统有两种形式:即伽利略式望远镜和开普勒式望远镜,其优点是成像比较鲜明、锐利;缺点是有色差。望远镜简要介绍二、反射望远镜特征:凹面反射镜作物镜,存在像差举例:牛顿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是使用曲面和平面的面镜组合来反射光线,并形成影像的光学望远镜,而不是使用透镜折射或弯曲光线形成图像的屈光镜。反射望远镜所用物镜为凹面镜,有球面和非球面之分;比较常见的反射望远镜的光学系统有牛顿望远镜与卡塞格林望远镜。望远镜简要介绍三、折反射望远镜特征:增加校正像差的折射元件举例:施密特望远镜望远镜简要介绍四、其他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双子望远镜,太阳望远镜,红外望远镜,数码望远镜,等等。英国焦德雷尔班克76米直径的射电望远镜德国100米直径的射电望远镜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366米直径的射电望远镜日本发射的空间射电望远镜双子望远镜中国多通道太阳望远镜红外望远镜数码望远镜望远镜的发明汉斯·利普希1608年荷兰眼镜铺伽利略望远镜最初的天文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式望远镜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立虚像,现在多被玩具级的望远镜采用,所以又被称做观剧镜。【伽利略式望远镜】光路图开普勒式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构成。两透镜间能成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开普勒式望远镜】结构图天文望远镜的发展简史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564-1642)•1608年荷兰的眼镜商汉斯.里帕席根据学徒的偶然发现,制成了第一架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制成了两架最早的天文望远镜。•伽利略把自制的口径4.5厘米,放大倍率33倍的望远镜指向天空,很快发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围绕木星运转的四颗卫星、金星的盈亏现象、日面上的黑子、银河由无数暗弱恒星构成等现象。色差原理•1666年,牛顿证明天体的光并非单色光,而是由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望远镜的色差是由于透镜对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而造成。科学巨匠牛顿(科学巨匠牛顿(1642-17271642-1727))早期巨型折射镜•1673年,波兰的赫维留(1611-1687)制成了一架长达46米的望远镜,吊在30米高的桅杆上,要许多人用绳子拉着它起落升降。赫歇尔的望远镜•1781年3月13日,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1738-1822)用他自制的口径15厘米的反射镜发现了天王星,把太阳系的尺度扩大了一倍。•发现了天王星后,赫歇尔磨制的望远镜口径越来越大,他是使反射镜大型化的始祖。•1789年赫歇尔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口径1.22米,焦距12.2米。消色差折射镜的出现•牛顿从理论上弄清了色差的成因,但错误的做出折射物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