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灵魂的教师读后感做有灵魂的教师读后感做有灵魂的教师读后感1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实现教育的真,从育人的角度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身教重于言传。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魂,扎牢自己的根,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正气,压邪气,淳师风,扬师德,依法执教,真正担负起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的重任。一个有灵魂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也就是说教师身上应该多些书卷气、文气,少些酒气、油气、老气、俗气,这正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需要。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的气就是“书卷气”。这是一种文化底蕴、智慧力量的自然流露。教师必须是博家、杂家,没有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之才,没的博古通今之智,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书卷气息,你又怎么能成为文化、文明的传播者,心灵的塑造者呢?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是取决于些。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一个只教眼前书而不广泛阅读的教师是不可思议的。勤奋地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1-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必然会涵养出一种超越常人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度,进而也会成为一个有灵魂的教师。做有灵魂的教师读后感2“过度的爱和不爱”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伤害。过度的爱叫“溺爱”,溺的意思就是被水淹死。溺爱,爱多到足以阻碍孩子的正常发展。过度的不爱叫厌恶,虽然看起来父母或者老师厌恶孩子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也真实存在,这貌似是个很沉重的话题,我也不想去谈。我是一个高中教师,同是也是一位父亲。我爱我的孩子,我也爱我的学生,我始终以一种谨慎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每个周末我会花上个把小时的时间来思考一下在过去的一周中,自己作为老师和父亲有哪些育人的方面做得不好,如果发现自己有不恰当的地方,会以文字的形势表现出来,提醒自己。育人如养花,单位工会主席杨海琴老师是养花方面的高手,一次杨主席来到办公室检查工作,看到办公室里的花花草草,忍不住指着办公室里的多种花草说,这种需要半个月浇一次水,浇太多就淹死了。那种需要一星期浇水一次,只浇叶子不浇根。这种需要三天浇水一次,那种一天一次不断水,或者直接找个大瓶子灌满水放进去就行。杨主席心疼地指着办公室里的花花草草。我恍然大悟,知道之前自己为了养护办公室里的花草也算尽心尽力,早上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给每棵花草浇水,可是现在看看已经有若干盆绿植莫名其妙地死去,甚至为了施肥,还改喝白开水为茶叶-2-水。如今才明白,你给的太多,它就无法容纳。班上的孩子,每个人都是一盆花草,只是每盆花的品种都不一样。绝对不能莽撞地以绝对公平的原则来对待他们。所谓公平只会把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毁掉”。关注对孩子们而言,就像阳光和雨露对于花草一样。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师的关注最多,可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那么多。老家有一句话:孩子都是在看不见的地方长大的。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任务主要靠自己完成,而父母和老师关注或者关爱也都是外部条件,就像阳光和雨露,阳光太多会干旱,被灼烧,阳光太少就会软弱无力。雨露太多就会淹死,雨露太少就会旱死“适当”才是最好的。作为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孩子,了解每个孩子,去推敲孩子的内心世界,时刻关注反而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他反而会更加封闭,更加恐惧。有的孩子开朗,他希望得到关注,你就给他,不然他就会“无事生非”以获得关注。有的孩子内向,他想要关注,却不想那么明显,你就给他一些“凑巧”。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同的时段,对他的关注度要调整,关注方式也要调整。你想看着他们长大,可是你永远都只能在他们长大之后才发现。关注过多,反而成了无视。教育即养花。做有灵魂的教师读后感3今年暑假,有幸品读了《做有灵魂的教师》这本书。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