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县2022年寒假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暨岗位大练兵”集体备课个人主备初案科目内容(版本、年级)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卒”,会写“逢、卒”2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节奏,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3.理解部分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教学重难点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教学流程一、温故知新。(1)师引导生回顾李白的诗: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你最喜欢哪一首?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2)导入新课。①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②出示课题:《铁杵成针》。(3)指导朗读课题。①师指导读课题,指名读,读后评议。②师教读课题:铁杵/成针。这样读,有了节奏,有了味道。(出示图片,认识铁杵)2.初读文本。(1)出示文本,标好停顿。课件出示全文(2)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3)同桌互读,互纠互辅。教师的建议语文时间2022.02.20统编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主备教师张乐乐3.检查初读情况。(1)检查词语学习,重点正音。(2)书写“卒”字。①生观察:“卒”字的“十”在田字格里的占位。②师书写示范,生边看边书空。(3)师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4)生齐读。二、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文意思。三、细读感悟,了解内容。1.对照文章听故事。课件出示句子。板书:地点磨针溪、象耳山)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2.师引导:磨针溪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板书:人物李太白)师引导: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世间、世上;“传”就是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语。3师述: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课件出示句子)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师引导:谁问?问什么?生回答后师小结:原来一个“之”字就是一句话呀!文言文多么简洁明了!课件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b.师引导:谁能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c.生交流。d.师小结:老师对照原文,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我们感觉到,古时一个字就是现在一个词语,有时甚至是一句话,所以文言文语言很简洁、凝练。(2)概括内容。①师引导:听了故事,你也来根据板书,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②生自由讲故事,全班交流。(3)想象补白,感受句式。①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②师引导: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太白)③辩一辩:为什么不用同一个称呼?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预设: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④生读上面带有人称的语句。⑤师引导: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⑥生交流后师小结: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行动。(感其意,还卒业)⑦齐读句子。3.拓展延伸。(1)师引导: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生抢答)(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3)师指名朗读;生齐声诵读。四、作业布置:1.解释小古文并说出感悟。2.背诵并默写小古文3.完成同步练习。平塘县2022年寒假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暨岗位大练兵”集体备课个性教案科目内容(版本、年级)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卒”,会写“逢、卒”2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节奏,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3.理解部分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教学重难点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对李白这位大诗人在熟悉不过了吧?他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诗,有诗仙之称。你们都知道李白的哪些古诗?我们来诗句接龙吧。(《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静夜思》《赠汪伦》《古朗月行》《独坐敬亭山》同学们学了不少李白的古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