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派出所疫情的应急处置预案辖区派出所疫情的应急处置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指导和规范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1.2编制依据、、、、、、、、、以及市卫健局、县卫健局等部门有关通知、方案、指导意见、预案、判定标准、处理原则等。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我镇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甲类、新发传染病疫情,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对公众健康严重危害的传染病疫情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1.4疫情分级根据传染病疫情波及的范围、危害程度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将传染病疫情分为四个等级,即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一级)、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二级)、较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三级)和一般传染病疫情事件(四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1.4.1特别重大疫情(1)出现肺鼠疫传播;(2)出现肺炭疽传播;(3)出现霍乱暴发,一次疫情发生20例病例以上;(4)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例5例以上;(5)流行性感冒病例数在两周内超过总人口数的2%以上;(6)发生人间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和流行;(7)在一个潜伏期内全市出现500例以上的甲型或戊型病毒性肝炎;(8)全市在10天内出现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病例数超过总人口数的2%以上。1.4.2重大疫情出现1例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病例;出现1例鼠疫病例;发生5例以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禽流感确诊病例;一次疫情出现10例以上霍乱病例;出现1例以上肺炭疽病例;(6)发生职业性炭疽5例以上;(7)本年发生的艾滋病病例数较去年同期或上一季度的病例数增加5倍以上;(8)连续出现不明原因的生物恐怖事件;(9)出现5例以上关联性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10)在一个潜伏期内,全市出现50-200例以上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11)一个社区或集体单位10天内出现3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12)两周内流行性感冒病例数超过总人口数的1%以上;(13)一个社区或集体单位在21天内出现1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14)两个以上区(市)在10天内发生50例伤寒、副伤寒病例;(15)10天内发生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病例数超过总人口数的1%以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病暴发。1.4.3较大疫情(1)出现新发传染病(输入性埃博拉病毒感染、西尼罗病毒感染、裂谷热等)病例;(2)出现1例人间禽流感确诊病例;(3)出现一起确定性炭疽;(4)出现一起不明原因物质的生物恐怖事件;(5)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传染病暴发,出现2例以上病危或1例死亡;(6)出现不明原因传染病病例并出现续发病例,有2例以上病危或1例死亡;(7)在国际、国内重大活动、会议期间,相关单位内出现传染病病例;(8)一次疫情出现2例以上霍乱病例;(9)短期内特殊职业(如皮毛加工、牲畜屠宰)人群中出现3例以上炭疽病例;(10)出现3例关联性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11)本年艾滋病病例数较去年同期增加3-5倍;(12)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10天内出现10例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13)两个以上的区(市)在10天内发生100例以上细菌性及阿米巴性痢疾病例,并出现死亡病例;(14)10天内流行性感冒发病500例以上;(15)10天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发病数超过500例以上;(16)一个社区或集体单位在10天内出现1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17)一个社区或集体单位在21天内出现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1.4.4一般疫情发生除上述特大、重大、较大疫情以外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突发疫情。1.5、工作原则1.5.1政府领导规定,镇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1.5.2预防为主普及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辖区公共卫生水平和公众防护意识,加强主动监测,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蔓延。1.5.3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单位、个人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疫情监测、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规范疫情控制的组织、协调、指挥,提高应急效率。1.5.4属地管理镇政府对本辖区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管理。1.5.5分级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按其强度分四个等级,实施分级预警和控制。一旦发生疫情,按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管理、领导机制和工作预案。1.5.6分工负责镇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