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反思《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反思1“简单”,这是本册第三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初读课文,觉得它的简单在于:(1)与前两篇课文《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不同,本文似乎没有歌颂伟大的人物,也似乎没有十分难懂的哲理。(2)文章结构条理清晰,让我一读就一下子了解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继而就思考:这样的文章该如何设计教学过程?似乎浅显易懂,似乎没也什么地方值得细细探究的!带着疑惑,我再一次细细阅读课文,随着对作者杨红樱的进一步了解,对《鲁滨迅漂流记》的阅读,又翻阅了教学参考用书,又上网浏览了相关教学辅助资料,才逐渐改并了最初对它的认识。它很不“简单”:(1)它是一篇文中文,是杨红樱作品《男生日记》中主人公吴缅的一则日记。它除了是一则日记之外,还是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2)杨红樱创作本文,是借孩子的口向孩子们推荐好书,这样更容易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们乐于接受。想到这儿,我豁然开朗第1页共9页除了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上,还应该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所以,我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适当拓展故事内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本涉及故事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质疑,如主人公鲁滨逊如何种植大麦和水稻,如何救下星期五?他后来又是如何离开孤岛的?请正在阅读或已经阅读本书的同学相机介绍。因为提前一星期就布置了对本书的阅读。所以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介绍得眉飞色舞,眉开眼笑。其他同学听得也津津有味。从他们的表情我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些读过书的同学无比羡慕。相信他们课后也一定会去主动阅读这本书。二、欣赏名言以指导读书方法。在师生共同品析本文的名言的基础上,我又出示了我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发现的名言,让学生品读理解相机启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读懂故事的内容,还要学会用慧眼发现佳句,并把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下来。要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不能只满足于对故事的了解。三、领悟送书目的以获得人生启示。提出探究性问题:为什么爷爷把书赠给爸爸,爸爸又把书赠给我呢?联系课文第一部分爷爷和爸爸写在扉页上的文字,让学生同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其实一家三代之间并不只是在传递一本书,而且还在传承一种精神: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这本书真的有么大的作用吗?在本书中你还会有怎么样的收获,就请学生课后认真阅读,还可以与读过的同学互相交流读书第2页共9页心得!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全班学生都能津津有味地听讲,真正地跟着我走进了课文,走进了鲁滨逊,使他们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迸生了浓浓的阅读兴趣,也收获了阅读的方法。最大的遗憾是在学完本文之后的一个阶段,没有及时和学生开展《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交流会。反思写到这里,突然又冒出一个不“简单”:杨红樱真是个不简单的作家,她总是以看似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述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却能给孩子们带来不简单的收获,她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这难道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学习的吗?《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反思2《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经典的小说,怎样才能通过一篇读书笔记打动孩子,走进孩子的心?一、联系课文,体味生存“在荒芜人烟的孤岛上,他独立生活28年,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啊!同学们,你能想象吗?请仔细阅读课文8—12小节,联系课文内容,想想鲁滨逊在荒岛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学习这一段,我没有让学生直接从文中找出他如何在孤岛生存的语句,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他的生存方式,来想象他曾经遇到过哪些困难。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并且仔细研究内容,有根据地想象出他曾经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没有衣服穿……再联系课文得知他是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这样,进出课本变得自然、有效第3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