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图书与图书馆史引言:章学诚:(1738-1801)《校雠通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以期“即类明学,由流而溯源,庶几通于大道之要”。清代考据之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到清代的朴学庄廷龙等文字狱案《明史辑略》《坚磨室诗抄》《一柱楼诗》一、原始图书的萌芽阶段甲骨文王懿荣清大学士国子监祭酒1899年http://www.3jiang.com/bbs/a/a.asp?B=990&ID=18775&ac=nxt&rd=2304(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和秦汉石刻大篆小篆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竹木简牍《说文解字》以“著于竹帛谓之书”作为“书”的定义“策”“册”“”编《史记》:“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的起源汉子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二、基本概念信息一般认为:信息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特征及其反映。它与事物同在、共存,存在于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通俗地讲:就是信号和符号传递的消息知识知识是人们对自然现象与规律、社会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它既包括感性认识,也包括理性认识;既包括人们通过实践直接获得的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也包括从书本上获得的认识。文献《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文献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ISO/DIS217〕对文献的解释是:“在存贮、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文献的种类按载体形式: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按文献内容加工层次划分零次文献(灰色文献)一次文献(原始文献)二次文献(检索性文献)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图书(Book)期刊(Periodicals或Journal,Magazine)科技报告(Technicalreports)政府出版物(GovermmentPublication)会议文献(Conference)专利文献(Patents)学位论文(Thesis,Dissertation)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s)科技档案(ScienceandTechnologyRecord)产品样本图书图书是一种传统的,成熟定型的出版物。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在一定载体形式之上的著作。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手写或印刷于纸张等形式的载体上并具有相当篇幅的文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古代的图书“经、史、子、集”“四书五经”“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孝经》《尔雅》《论语》《孟子》常见各类型图书史志正史中记述典章制度的专篇政书指那些专详文物典章制度的史书类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百科全书性质的工具书,辑录古籍中记事、诗文、词语等资料,按类目、韵部或其它方法编排,以供寻检和征引。《艺文类聚》《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丛书:丛书或称“丛刻”、“丛列”、“汇刻书”。即合群书为一书或一套书而冠以总名。《十三经注疏》(清阮元)《四库全书》方志参考资料三、图书馆的起源图书馆的含义: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library一词源于拉丁文librarium,原义为藏书之所。我国古代的各种藏书处所,被后人统称为藏书楼。19世纪末才出现“图书馆”一词。公元前3000年古巴比伦公元前7世纪亚述王朝图书馆公元前2世纪埃及托勒密王朝亚历山大图书馆中世纪欧洲图书馆的发展17世纪以后,在许多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图书馆,如德国柏林皇家图书馆(1661),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1753),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1800)等等。18-19世纪,西方的国家图书馆开始出现并获得了较大发展;19世纪中叶出现了由政府举办的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图书馆。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图书馆事业开始进入世界先进的行列。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瑞士、德国和俄国等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图书馆界在国际上的活动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