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典园林赏析之扬州个园VIP免费

古典园林赏析之扬州个园_第1页
1/7
古典园林赏析之扬州个园_第2页
2/7
古典园林赏析之扬州个园_第3页
3/7
古典园林之个园赏析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种竹多,得名“个园”,其意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相传出于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之手。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是园掇山颇饶画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引人无限遐想。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园中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此园南为入口,中部有二池:东池以小桥划水域为二,池南桂花厅,面阔三间,单檐歇山,是园中主要建筑,池北有六角亭一处;西池较小,北岸砌有湖石假山,南岸为竹林。园北有长达十一间的二层园林建筑。个园以“四季假山”闻名。春景在桂花厅南的近入口处,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告诉你“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同时还巧妙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的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尝,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中空外奇、跌宕多姿的双峰夏山,是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与高超叠石技艺完美结合的产物。中国画里有“夏去多奇峰”的意境,夏山的主体部份,正是利用太湖石柔美飘逸的曲线和形姿多变的品质,垒出停云之势,模拟夏去气象。在布景造境方面,夏山更是作足了文章。山上黄馨紫藤,繁花垂条;山下古树名木,蓊郁青葱;山间石室幽邃,石梁凌波;山顶流泉飞瀑,有亭翼然;山前一池碧水,倒映亭台楼阁绿树山石,渲染出浓浓的水墨意蕴;远处青草池塘,蛙趺龟背,渲染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江南风情。扬州历史上归属于江南文化圈,对江南园林造景艺术更是执牛耳,个园夏山,可说真切、唯美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江南山水。秋山是全园的制高点,黄石山体拔地而起,峰峦起伏,有摩霄凌云、咫尺千里之势。这座山,黄石间植丹枫,浓妆重彩,夕阳凝辉,霜色愈浓。无论何时登临眺望,都会使人顿生一种秋高气爽之感。秋山之上,有崎岖蹬道上下盘旋,曲折辗转,构成了立体交通,忽壁忽崖,时洞时天。人在洞中,有光隐隐从石隙透入,照见洞顶用黄石倒悬营造出的垂垂钟乳,奇异而壮观。走秋山蹬道,你一定要记住这个口决,叫作“大不通小通,明不通暗通,直不通弯通”,它提醒人们,如果想超捷径,很可能就会误入歧途。要是不避凶险,反而能化险为夷。秋山还藏有飞梁石室,内置石桌、石凳、石床,仿佛曾有人在此饮酒、对弈、躺卧、小憩。石室外则是一处小小院落,当年主人曾植碧桃一株在院中花坛里,俨然成了一处深山洞府中的“世外桃源”。四季山中的冬山,是最富想象力的创意,以宣石堆砌的山脉,迎光时荧荧闪亮,背光处则幽幽泛白,皑皑残雪,与墙上凿出的二十四个风音洞相呼应,渲染出一派“北风呼啸雪光寒”的隆冬寒意。抱山楼是座七楹长楼,巍然艮跨一夏秋两山之间,两山东西依楼而掇,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抱山楼在空间连接两山,楼前长廊如臂,拥抱两山于胸前,这是抱山楼得名的由来。抱山楼长廊,犹如凌空飞架的天桥,廊上漫步,不经意间就跨越了两个不同的季节,因此被今人戏称为“时空隧道”。沿抱山楼看秋山,“有宾主、有掩映、有补缀、有补贴、有参差、有烘托”仿佛群山峻岭,山外有山,山势未了;仰视高处,山势绝险,突兀惊人。在抱山楼上凭栏赏景,但见楼下梧桐蔽日,浓阴满阶,檐前芭蕉几丛,婷婷玉立,夏山青翠欲滴,秋山枫红霜白,无限风光,美不胜收。楼下走廊的南墙上,镶嵌着清人刘凤浩撰写的《竹石记》刻石,专门留给想知晓个园来龙去脉者,作壁上观。清漪亭是一个六角小亭,秀丽挺拔,娇好端庄。宾主在文宴之后,登山之馀,温步到此,环顾四周,全园风光尽在眼中。坐落在秋山南峰之上的住秋阁,山阁一体,朝夕与山光共舞,年年共秋色常住。登临秋山,在经历了奇峰曲径石室悬崖之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古典园林赏析之扬州个园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