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1技术参数1.1、墙柱对应的桩身、基础梁、护壁采用C30混凝土;1.2、桩身保护层为、基础梁为40mm。1.3、钢筋接头采用焊接接头、绑扎接头;1.4、钢筋笼主要为竖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小于等于50%。2施工工艺流程场地整平一放线、定桩位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一支模浇筑第一节混凝土护壁f在护壁上二次投入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f安装活动井盖、垂直运输架、吊土桶、排水、通风、照明设施等一第二节桩身挖土一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一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筑第二节混凝土护壁一重复第二节挖土、支模、浇筑混凝土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一检查持力层后进行扩底一清理虚土、排除积水、检查尺寸和持力层一吊放钢筋笼就位一浇筑桩身混凝土。3主要施工方法和检查验收3.1、测量放线本工程根据业主及规划局放线办公室提供的定位放线依据和控制点,按设计图和规范要求进行测量定位,并请规划局放线办认定。A.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场地平整后,根据建设方提供有效的建筑控制点坐标及红线图中已知坐标,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先在拟建场地布置控制点,再依据轴线在图纸中与各轴线的尺寸、角度、分别精确测量出各纵横轴线,用经纬仪将各轴线延长到基坑内,按规定做好永久控制桩,并经过检测,检查是否有错误以及计算方格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轴线及点位完成后,经有关单位校核无误,方可使用。B.挖孔桩测量方法a)人工挖孔桩开挖前,放线组根据放线依据用经纬仪和测距仪放出桩中心点,再根据施工图纸放出桩边线。b)沿桩边线采用用M5水泥砂浆MU10页岩砖沿基础边线砌筑200厚120高井圈,顶面用25厚1:2.5水泥砂浆面层,铁板压光;高出地面部分的采用支模方式;将轴线和桩心线用墨线弹在井圈上,并用红色油漆涂上红三角标志,便于施工过程中检查纠偏;同时井圈可以用来阻挡石渣掉入基坑内,保证人工的操作安全。c)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及其资料为依据,确定水准点,并以此为准来测设水准控制点。水准控制点每个独立的单元设置1个。其水平误差控制在V3mm以内。水准控制点按半永久性要求进行标记或设置,设置在建筑围墙上和周边临设上。C.测量的注意事项a)所使用的经纬仪、水平仪及钢尺使用前必需检验仪器系统偏差范围校正到规定偏差范围内:b)测量定点时,测量闭合误差、量距误差均控制在规范许可范围内。4、施工挖孔桩前的准备工作:由于本工程场地回填土土质较松软,挖孔桩做好了“锁口”及“锁颈”的措施:挖孔桩的护壁做成L形,防止挖孔桩护壁下陷和下滑式拉裂。为方便雨天作业,孔口周围搭设防雨棚,并砌好挡水砖砌井圈,防止水流入坑内。5、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时,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应采用跳槽开挖,且应待先浇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相邻桩。挖孔桩净距小于2.5米的,应采用跳槽开挖,相邻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同时在浇筑桩孔砼时,应停止周边10米范围内桩孔内作业。5.1、降排水施工区域外雨水截流:见《排水方案》地表水、地下水:根据地勘单位提供的地质情况,为了保障施工顺利进行,降低地下水水位是施工中重中之重。地表水根据各栋的实际情况临时挖掘排水沟,与各栋的主排水沟连通。地下水在各个排水井通过0100潜水泵根据实际渗水量24小时监测排水,将地下水就近排入排水沟,使地下水位在施工作业面3m以下,减少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施工污水同样通过机械排水就近排入排水沟,地表水不得排入挖孔桩和排水井,根据实际情况就近引沟排入排水沟,同时利用挖孔桩施工作业时相邻孔桩作业面高差作为排水的另一种措施,施工作业时使相邻的孔桩作业面相互交替形成2m的落差,反复交替使排水井未及时排除的孔桩内地下水渗入较深的作业孔桩,通过机械排水排入排水沟。地下水、地表水、施工污水以及其他水源一并通过各栋楼的主排水沟排入沉沙池,经沉淀后再排入楼盘环形主排水沟经多次沉淀,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5.2、废水处理见《排水方案》5.3、.孔桩开挖与护壁浇筑a)桩护壁的地质结构为杂土、石,流沙层,较疏松,为保证桩的质量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桩护壁钢筋设180。弯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