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学校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伯牙绝弦课型:阅读课课时:2课时(第1课时:导学、独学、对学、群学);第2课时(预展、大展示、评学)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我能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3、我能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重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激情激趣导入目标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导学引航目的、方法、时间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规律总结杨柳依依明月皎皎我还积累了类似的词语有:走进文本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内容:走进文本,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学法:1、初读课文,我能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子互评:☆☆☆☆☆2、我要反复读课文,达到流利,做到声音响亮,语速适当,并能用“|”把读法在文中标注出来。2、再读课文,文中有一些难理解的词句,我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意思:::::3、三读课文,我能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通过读课文,我能知道伯牙为什么把钟子期当作知音。5、我要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这篇课文。对学(检查落实独学任务)检测:1、互读:对子互读课文。2、互查:对子用红笔互批独学1、2。3、暴露易错点。群学(突破重难点)合作研讨:1、独学第3、4、5。2、小组内采用多种形式交流讨论,解决疑难。3、理解内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从哪里可以看出?4、体验想象: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预展:针对展示方案,分组思考展示方式及预展。展示主题: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丰富积累主题一:掌握大意,夯实基础建议:易错的生字、词语含义、课文大意。主题二: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建议:1、找一找、读一读,找出体现“必得之”的句子,读一读。2、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的大意。3、品一品: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音”?主题三:拓展延伸,丰富积累建议:收集有关友情的名言佳句或名人故事。走出文本拓展延伸内容:走出文本,丰富积累学法:6、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段旷世友情,试着读一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面对痛苦绝望的伯牙,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吧。当堂测评分层达标落实基础★1、佳句赏析。给下列句子画出恰当的朗读节奏,翻译。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②、善哉,巍巍兮若泰山。③、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2、背诵课文。发展能力★★3、情感体验“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高山流水,得一知音,是人生幸事。短短77个字,却流露出了两种情感:有知音相遇的之情,有失去知音的之情。文中表达这两种情感的句子分别是:提升素养★★★、4、《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重新谱的也一样精彩听一听乐曲《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