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必修模块上课顺序的探讨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罗风云关键词:高中数学必修模块上课顺序衔接摘要:对高中数学必修模块上课顺序的探讨,一直在全国各地都有争论,先上哪本,后上哪本,各有各的说法,也都各有利弊,因此对几种常见的上课顺序的探讨就显得有实际意义。本文笔者对五种代表性的上课顺序展开研究,并且对必修模块的教学提出了几点意见,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高中数学必修模块上课顺序的探讨一直是一线教师关心的热点问题,先上哪本,后上哪本,各有各的说法,也都各有利弊。我经过整理,大致有以下五种顺序:1-2-3-4-5、1-4-5-2-3、1-4-5-3-2、1-2-4-5-3、1-3-4-5-2。下面我就高中数学必修模块上课顺序,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一、五种顺序:(一)1-2-3-4-5我校在对2007级高一学生的数学教学中采用的就是这种顺序,这是基于两点考虑。第一,我们学习新课标以后,我们按照课标的要求和安排,我们感觉到必修1主要学习的是函数,给学生一个函数的概念,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打好一个代数的基础,而且必修2主要学习的是几何基础,通过空间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的初步,使学生对几何有一个粗略的了解,这样到了必修3就可以利用这两部分内容,来安排算法这部分的教学。当然我们知道算法这部分是新增的内容,它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它是要把学生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程序来条理化,使学生知道我们解决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有基本的程序。这样的话,学习了算法以后,对我们后面学习必修4,必修5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是非常有利的。第二,我们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知道新课程有一个很基本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高一和高二虽然差一年,但他们的认知水平可能差的还比较多,如果过早地把必修4和必修5安排到前面教学,学生认知上还是有不到位的地方。我们高中的教材和初中的教材有衔接,初中的教材是采取螺旋上升的办法,那我们高中阶段也是要采取螺旋上升的办法,一遍一遍地加深学生的认识,这样对于我们学生认真的学习高中的内容是有利的。我认为按这种顺序教学:1、教材编写的专家们是按照这个顺序编写教材的,他们对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理解得更好,应该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教学;2、按照这个顺序教学,教学内容、知识能力、例题习题是严格同步的,不需要老师对教材进行改编、补充和调整;3、内容安排由浅入深,难易分散,教学是顺畅的,减少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减少了教师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但是,我在对2007级高一学生的数学教学中中也遇到了一些问1题:1、这种顺序安排教学高一学生在第一学期任务比较重,加上立体几何本身考查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比较强,解析几何初步知识学生接受上也有些困难,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下降;2、必修2中的“立体几何初步和解析几何初步”知识与它的后续知识“空间中的向量和立体几何,圆锥曲线与方程”相隔时间过长,学生出现一些遗忘现象,给教学增加了负担;3、物理课教学“力的分解与合成”时需要相应的“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的知识,数学教材中出现得晚了一点;4、必修2中讲“斜率与倾斜角”时出现钝角的正切值是负数,初中没有这个概念,需要必修4中的三角函数知识;5、必修1、必修4、必修5的教学内容是以函数为主线的,中间隔了必修2、必修3,达不到一气呵成的目的和教学效果,这就导致了函数的断层;6、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容出现在必修5最后一章,是否晚了一点,教学中总好像有力无处使。(二)1-4-5-2-3我认为按这种顺序教学:1、必修1、必修2、必修4、必修5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相同,教师们都比较熟悉,教学上驾轻就熟;2、基本上弥补和克服了用1-2-3-4-5教学顺序安排教学时遇到的六个问题;3、必修3的内容(算法、概率统计初步)相对独立,可在任何学段讲授;必修3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放在后面,给教师熟悉这个模块的新增内容留有相对较长的时间和空间;4、在学完必修5中的“线性规划”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