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Nostalgia—LocalScenery延续传统,承载乡愁——论新乡土建筑的场所营造ContinuingTraditionandContainingNostalgia:AboutPlaceConstructionofNewVernacularArchitecture摘要: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双重冲击下,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乡土景观正土崩瓦解,人们面对陌生的城市与建筑,陷入深深的“乡愁”。新乡土建筑通过场所营造,可以延续传统,承载乡愁。在塑造场所空间方面,新乡土建筑应控制“形势”,结合地形,消减体量,溶解界面。在表达场所特性方面,新乡土建筑需要适应地域气候,选择地方材料,继承传统工艺,异化传统形式。以场所理论来指导新乡土建筑的整体性设计,唤醒场所精神。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愁;场所;新乡土;空间;特性文章编号:1000-6664(2014)12-0049-07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4-09-24;修回日期:2014-10-29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TD2011-28)资助Abstract:TherurallandscapewhichhasbeenmaintainedinChinaforthousandsofyearsisdisappearingquicklyundertheimpactofglobalizationandurbanization.Peoplearefallingintoanostalgicmind,facingtotheunfamiliarcitiesandbuildings.Newvernaculararchitecturecouldcontinuetraditionandcontainnostalgiabyconstructingplace.Onthespacesofplace,newvernaculararchitectureshouldcontrolthesituation,adapttothetopographicalfeatures,reducethevolumeanddissolvethesurfaces.Onthecharactersofplace,newvernaculararchitectureshouldfollowtheregionalclimate,chooselocalmaterials,inherittraditionaltechniqueandde-familiarizethetraditionalforms.Integrationdesignofnewvernaculararchitecturecouldawakethespiritofplace.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nostalgia;place;newvernacular;space;character1全球化与城市化的双重冲击过去的百年是全球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信息化、经济一体化等全球性趋势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兴起,对各国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正由于交通的发达、信息传媒的进步,导致地域差异在缩小,发展周期在缩短,“文化趋同”现象愈发明显。特别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地区,城市传统的文化环境被破坏,区域特色丧失、千城一面等现象已发展到不容忽视的地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都面对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积极达成进步的世界文明,而同时又延续原有的地区传统文化[1]。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了快速的城市化时期。至2011年,中国的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总人口的50%,中国这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已全面进入城市文明的时期。在下一个30年里,中国将完成现有7亿农村人口的超半数城镇化,将会进一步加剧城乡物质形态、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结构的转变。这种超速的城市化进程,有着后工业社会的全球化时代作为背景,有着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和经济模式作为基础,也有当代各种技术手段、文化手段和设计手段的推波助澜。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曾经预言在21世纪初期对世界影响最大的2件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2]。郑小东/ZHENGXiao-dong王小玲/WANGXiao-ling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双重冲击下,中国人主要居住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乡土景观正快速消失,传统的建筑文化迅速地土崩瓦解,原本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的乡土建筑沦为大量混凝土、瓷砖构成的广谱建筑。在第三届中国建筑思想论坛上,王澍发言说:“在我看来,中国传统中唯一的建筑体系即景观建筑体系,而在对工业现代化、交通高速化和现代商业的一味追求下,这个曾经覆盖中国的体系已完全崩溃”[3]。城市的快速更新与扩张使得地区的文脉出现断裂,被城市化的人们面对着全球化背景下那陌生的城市与建筑,不知身在何处,倍感失落与迷茫,陷入深深的“乡愁”。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面对上述困局指出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4]。2乡愁、场所及新乡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