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说课稿郝巧琴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桃子》,出自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内容。就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想按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法与学法;四、说教学流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设计理念。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教材首先创设了《猴子分桃》的故事情景。第一次2只猴子分48个桃子。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子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学习本内容前,三年级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初步具备利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两位数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二、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基于学生有了一定的除法口算的相关基础上,在教法上导入时利用情境导入,在探索时,借助口算方法,认识算理,形成初步印象,进而在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采用引探教学法,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在学习活动的形式上,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二)学法。为了达到知识探索的要求,我在算法的掌握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算理认识上采用合作交流,强化理解。三、说教学流程。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与确立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程序我按以下几个环节:情境导入:问题驱动、探索算法;情境延伸、再探算法;分层练习、巩固新知;作业设计。下面我就各个环节的设计作具体说明:(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引出了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二)问题驱动、初探算法2只猴子怎么分48个桃子?”问题引出以后,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接着安排了借助直观的图片探讨“48÷2”的算法。在这一环节的探讨中,主要完成对(列竖式计算)的基本认识与理解。学的基本要求,即便向全体学生。一定的知识基础,其次是学生有能力、也有一定的心理驱动。对于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我在巡视中注意发现,并及时地予以指导。(三)情境延伸、再探算法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例2,计算“48÷3”。在环节过渡上采用情境延伸,将例1中的“2个猴子分桃”改为“3个猴子分桃”。这样既延伸了情节,又暗示了探讨方法的延续性。小组合作、探讨算法。因为这是一个认识的升华,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但这里不同于上一环节中对算法的认识,要突出引导学生对十位上商1后余1的认识,即十位上余1表示1个10,再与个位上的8合起来被3除。(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第一个练习是每次一次都能整除的,第二个是要用试除的方法才能解答的,这样两个典型的计算题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我又试着出了两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检测一下学生对知识的延生能力。(六)作业设计本着巩固本节重点,以及作业量适中的原则来设计四、说板书设计。结合本课的特点,从直观性与条理性考虑,既突出重点,又力求简约。五、设计理念。为了体现新的课改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力求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1、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调,在情境的创设中激发心理需求,在问题的探索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成功后的喜悦。2、以促进学法的掌握作为本节课的重点3、以力求数学体现“数学味”作为本节课的特色。